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謠言占45% 人民日報:該治治了

2017年04月18日 07:09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小龍蝦實為小蟲蝦”“無核葡萄抹了避孕藥”“吃大盤雞能感染禽流感”……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容易使謠言不脛而走。有數據顯示,網絡謠言中“舌尖上的謠言”占45%,食品安全領域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

4月1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舉行通氣會,邀請農業部、國家衛計委、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網信辦、清華大學、中國社科院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和騰訊、新浪等互聯網平臺從業人員,就如何“多方聯動,有效治理食品謠言”展開座談。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表示,要加大對食品安全謠言制造者的處罰、追責力度,提高公眾科學素養,使謠言無處遁形。

謠言花樣翻新,混淆受眾視聽

據顏江瑛分析,食品安全謠言大致有4個特征:

有意編造,別有用心。造謠者罔顧事實,憑空捏造所謂真相,甚至自導自演,炮制圖片視頻等“證據”,以謀取不正當利益。如今年2月,幾段展現“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視頻中有人稱幾個福建晉江企業產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并表示紫菜嚼不爛,勸誡網友“別吃了”,引發一輪“塑料紫菜”風波。

偷換概念,混淆視聽。造謠者利用夸張、歪曲的加工手段,模糊事實本原和全貌,頻繁使用“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語言,愚弄公眾認知。此類謠言因為與事實真相“魚龍混雜”,較難甄別,也不易取證,辟謠難度較大。

舊聞翻炒,刻意抹黑。造謠者以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為背景,將過去發生的事情掐頭去尾改頭換面;改變日期新瓶裝舊酒;將日期模糊或者刪除喬裝改扮,以此達到相互轉發,誤導百姓消費的目的。

戲謔嘲諷,負面傳播。造謠者對影視片段進行配音配文,制成戲謔嘲諷的圖片視頻,利用互聯網以年輕群體為主、低齡受眾獵奇心理重的特點,形成裂變式傳播,后續效應在很長時間內都難以消除。

擾亂消費判斷,損害行業發展

“在互聯網已經高度普及的今天,網上食品安全謠言擾亂社會信任,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影響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對社會和諧穩定產生威脅。”顏江瑛說,近年來,人們對問題食品的“前車之鑒”警惕性極高,稍有“風吹草動”就繃緊了神經,網上一旦出現與食品相關的傳言,人們的擔憂心理及敏感神經馬上就被觸動,謠言就會迅速發酵,進而擾亂百姓的消費判斷,損害行業發展。如一條“塑料紫菜”謠言,可能對福建晉江等地的紫菜產業造成近億元的損失。

“從傳播者角度來看,有的謠言傳播者利益訴求明顯,經濟敲詐、輿論商戰、眼球博弈等動機諸多。”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蘇婧說,微信朋友圈已成為謠言傳播的主陣地,微信小視頻、自媒體公眾號文章、微信短消息等是謠言傳播的主要形式。有的食品安全謠言常借助視頻為載體進行傳播,缺乏時間、地點、人物等基本要素,有的食品安全謠言利用民眾恐懼訴求和道德綁架,強調后果嚴重,在傳播時多利用煽動色彩濃的詞匯,如“緊急”“震驚”等,沖擊力較強。

治理要下重拳,加大違法成本

顏江瑛說,治理食品安全謠言一定要下重拳,需要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建立社會多元主體共治謠言的長效機制,讓政府部門、專業人士、相關企業、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形成合力。

近年來,食藥監總局對網站進行升級改版,增設“科普知識”專欄和“辟謠平臺”,成為各界獲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的重要平臺。人民日報“求證”欄目也曾多次刊發調查報道,第一時間對網上曝出的“塑料紫菜”“無籽葡萄抹避孕藥”“吃草莓致癌”“小龍蝦是小蟲蝦”等食品安全謠言科學求證、迅速辟謠,消除公眾誤解和恐慌。

“網上食品謠言多、傳播快,一個重要原因是違法成本低。”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忠表示,我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編造、散布虛假食品安全信息,并對違法者規定了相應的罰則,“今后,要進一步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特別是對一些通過網絡傳播食品安全謠言擾亂市場秩序、從中牟利的惡劣行為嚴懲不貸,提高執法震懾力。”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應急處趙華軍認為,要提高公眾的食品安全科學素養,這對預防出于“善意”的傳謠至關重要。

顏江瑛表示,下一步,國家食藥監總局擬與中央網信辦合作建立“食品藥品安全辟謠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對謠言傳播的關鍵節點進行管控,同時聯合主要新聞單位、新媒體及知名科普組織,成立“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傳播聯盟”,及時辟謠,及時發布權威信息。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網絡謠言 食品安全 45% 人民日報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911精品一区 | 日本一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一级人成字幕 | 又黄又爽又色无遮挡国产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日本摸下面高潮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