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很黨派 很黨派

讓老人和孩子有更多的幸福感

關于“一老一小”,各民主黨派操心的那些事!

通過多項提案對嬰幼兒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二孩政策、老齡工作、養老體系構建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2017年04月14日 09:13 | 作者:劉彤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讓老人和孩子有更多的幸福感

——各民主黨派關注“一老一小”問題


彩C2017-04-14zx801_P_1_796_771_1606_1275


對無數的中國家庭來說,有兩類群體時刻牽動每個成員的心——孩子,老人。這一老一小,似乎涉及當前社會面臨的最主要的民生問題:就學就業壓力、看病難看病貴、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可以說,無論其中哪一個問題單獨列出來,都是一項重大的社會問題、民生工程。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逐步實施、人口老齡化加快等現狀的出現,盡快解決“一老一小”的難題、矛盾顯得更為緊迫。

在今年兩會上,各民主黨派對“一老一小”問題傾注了大量精力,通過多項提案對嬰幼兒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二孩政策、老齡工作、養老體系構建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以期為“一老一小”創造更優良的社會環境和條件,讓這兩大群體擁有更多的幸福感。

“全面助推兩孩政策實施”

隨著二孩政策在全國各地的陸續施行,很多家庭都開始計劃迎接第二個孩子。全面實施兩孩政策,不僅是對民眾生育權的尊重,更是順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結構變化的需求。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政策的逐步推行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逐漸顯現。農工黨中央發現,從各地民意調查來看,育齡夫婦兩孩生育意愿不高,遠低于預期。究其主要原因,是考慮到生育成本高風險大,不敢生,或者是生育觀念改變,不愿生。

農工黨中央認為,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生育水平會在短時期內上升,人口總量還會持續上升,全面兩孩政策所帶來的婦幼、托幼、教育、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資源供給壓力將持續增大,加上人口計劃生育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婦幼健康保障能力不夠、孕產婦和危重新生兒的健康管理和臨床救治能力建設不足等原因,導致二孩政策的施行面臨重重壓力,亟待合理配置和解決。

對此,農工黨中央在提案中建議,要完善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的法治保障。目前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主要是針對全面兩孩政策核心的生育政策以修正案的形式作的部分修改,原獨生子女為主的計劃生育政策體系下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措施、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和保障、計劃生育國策的投入和保障等相關制度設計與現行全面兩孩政策有效實施的銜接不夠,人口生育政策已經從限制生育向提倡按政策生育,逐步向適度鼓勵生育方向轉變,因此需要盡快進行調整完善,完善法制,加強法治。

“尤其是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在體系建設、資源配置、孕產婦健康管理、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等方面下功夫,加強婦幼保健機構、綜合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產兒科規劃建設,加強產兒科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優質社會資本參與婦產科醫院建設和提供產兒科特需服務,加強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臨床救治體系和轉診網絡建設。”

針對很多年輕父母“不愿生”的想法,農工黨中央認為,可以通過建立保障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的財政投入機制來解決。“要建立有利于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的城鄉一體的投入保障機制,保證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所需的事業發展經費、免費服務經費、獎勵扶助經費全面落實,讓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生育的家庭有獲得感,促進家庭發展和幸福。”

農工黨中央進一步指出,目前的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環境亟待優化,應該盡快推動衛生計生綜合執法改革、基層衛生與計生管理職能融合,實現從“生育管理”向“生育服務”轉變。強化社會宣傳,加大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的宣傳力度,倡導生育新風幸福家庭建設,為全面兩孩政策的有效實施、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創造良好社會氛圍。

“重視出生缺陷防治工作”

孩子能健康成長,是天下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對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們來講,如果家長能從他們出生前就做好缺陷防護措施,這將對孩子的健康以至于今后的成長大有益處。

作為以醫藥衛生為特色的黨派,今年兩會,農工黨中央還特別針對我國嬰幼兒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提出了有力見解。

農工黨中央在調研過程中了解到,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約為5.6%,每年新增的出生缺陷高達90萬例;全國目前累計有3000萬個家庭曾生育過出生缺陷患兒,約占中國家庭總數的1/10。據推算,我國僅每年新發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生命周期的總經濟負擔就超過126億元。“目前我國出生缺陷防治還有一些問題需引起重視。例如,國家層面的法律和政策體系尚不完善,出生缺陷綜合防治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出生缺陷‘三級預防’策略實施仍存在薄弱環節,出生缺陷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支持還有待大力發展。”

為此,農工黨中央建議,要完善相關法律體系、政策和工作機制,盡快出臺國家層面綜合性的《出生缺陷防治辦法》,強化和落實出生缺陷干預支持政策,增強法律的權威性和法規的可操作性。還要重視婦幼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在人才引進、人才轉型培養、薪酬機制給予傾斜,促進各級婦幼健康人才隊伍健康發展。

“健全出生缺陷綜合防治體系。各級衛生計生部門完善出生缺陷防治技術體系,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做到婚前、孕前檢查和指導、產前篩查、診斷、新生兒疾病篩查及出生缺陷兒救治相互銜接,打造‘一站式’婚育綜合服務。”在提案中,農工黨中央進一步建議,提高出生缺陷防治服務能力要加強縣級產前篩查能力建設,爭取每個縣建立一所產前篩查機構,努力實施精準二級預防。省市級建立產前診斷確診實驗室。“其次,加強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在高校設立相關專業,培養婦幼保健人才,積極開展遺傳咨詢、產前咨詢、產前篩查診斷、新生兒疾病與殘疾篩查等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

實施出生缺陷防治,重點在于將三級預防有機整合,融入日常工作中。在地域上,要以中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為重點;在人群上,要以流動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為重點。尤其在提升三級預防方面,農工黨中央表示,建議將新生兒疾病篩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研究適時擴大新生兒疾病篩查范圍,增加篩查病種。而對已出生的出生缺陷患兒,在現有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和醫療救助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貧困患兒家庭的醫療補助力度。

此外,農工黨中央還指出,要重視開展篩查策略研究,對出生缺陷發生率高、危害大、早期處理效果好的疾病進行重點篩查,評估其篩查效果和效益,逐步擴大篩查病種范圍,并逐步實施免費政策。“加強出生缺陷監測網絡建設,提高監測水平,保證監測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通過建立出生缺陷數據庫,研制出生缺陷預防工作軟件,編撰出生缺陷預防工作指南。”

“為農民工子女就學創造良好環境”

相對于城市子女考慮選擇哪一所學校就學的問題,農民工子女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能不能入學。在今年兩會上,民建中央針對農民工隨遷子女就學問題提出了翔實的建議。

隨著國務院出臺相關指導意見,要求“把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納入流入地教育發展規劃”,目前我國各地都在積極采取措施,加大補貼力度,較好地保障了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的權利。但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教育仍面臨著城鎮教育資源建設滯后、教育運行資金缺乏、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環境有待進一步提高等難題。

為此,民建中央建議,要進一步依法落實政府責任,完善教育經費轉移支付和補獎機制。“建立對城鎮地區教育經費的轉移支付和獎補機制,對接納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學校給予更多經費支持。同時對接收農民工隨遷子女較多且解決好的地區和學校給予獎勵補助。教育資金適當向人口流入地區傾斜。”

在提高辦學質量的同時,民建中央還建議要加大對民辦學校的扶持力度。“可以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基金,鼓勵民辦學校開發適應市場和社會需要的個性化教育服務項目,加強民辦學校管理和民辦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確保公益性普惠性民辦學校的師生享有公辦學校師生同等權利。”

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看似是個人問題,實則是社會的大問題。因為這些孩子們終將走向社會,成為社會大家庭的一分子。因此,民建中央認為,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還需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和社會慈善機構的功能,共同辦好家長學校,完善學生教育的社會和家庭環境。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的良好氛圍。

“調整老齡工作中的不適宜政策”

我國的老年保護和關愛事業在過去一二十年中快速發展,全民基本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得以建立,老年人的醫療費用可以享受更高的報銷比例,同時離退休金免征個人收入所得稅,離退休人員不再繳納醫療保險費。然而,從另一方面看,依然存在不少突出問題。例如,高齡勞動年齡人口的經濟參與率偏低;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等補充保險的發展緩慢;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雖然在構建之中,但有限資源主要用于養老機構及其低效利用問題普遍存在……

在這樣的背景下,民進中央指出,我國更需要也更有條件實現老齡工作轉型,未來十年是重要機遇期。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同時,自尊與尊老又是一個辯證統一體。在民進中央看來,十多年來,我國老年工作單純強調尊老敬老,對“自立自強”重視不夠。從老齡工作方針來看,“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這十二個字,把老年人擺在“接受”或“享受”的被動位置上。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怎樣做才算是“積極應對”呢?

國際社會于1999年達成了“積極老齡化”(ActiveAgeing)的應對共識。“積極應對老齡化”指對過去實行的過度強調保護、保障和照顧的養老模式的主動調整,它旨在延長老年人的健康壽命,幫助老年人獨立自主和持續參與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活動,力所能及地為國家、社區和家庭作出貢獻。

基于國際經驗和我國的現實國情,民進中央提出,要完善當前的老齡工作體系,以新思維、新思路讓老齡事業轉型。在《關于建議調整老齡工作方針和老年人統計口徑的提案》中,民進中央建議,要調整老齡工作方針,將“積極應對”的核心內容“自立自強”加到現在“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十二字方針后面。

其次,盡快調整涉老領域不適宜的具體政策。“例如,調整老年人的統計口徑,從現在的以60周歲為主要標準變為以65周歲為主,再過十年左右只按65周歲口徑進行統計發布;盡快啟動漸進延遲退休年齡的進程;立法保障老年人在工作期間本人及其用人單位的權益;做實終身教育,特別要重點關注40歲以上勞動者的知識更新。”民進中央認為,“對于社會分歧較大的政策調整,一方面需要積極推進社會理性對話,講清改革的利弊得失;另一方面,要精心設計過渡方案,可采取小步快行,減輕對社會的沖擊。在重大社會矛盾面前,絕不能只當好人。要在重大決策評估以及專家咨詢和社會參與的基礎上,更好地發揮體制優勢。要保持定力,堅決排除既得利益的阻力,推進我國老齡事業走上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構建完善的養老保障體系”

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快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在發展水平更低的農村地區,老人們的養老狀況更令人擔憂。民革中央和民建中央都在今年兩會上提出,當前要更重視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

民革中央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農村老人贍養方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老人自我供養、子女共同分擔混合贍養、親友和鄰居扶助他養、村委會或政府組織贍養。這些養老方式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由于農村總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一些貧困山區的農民依靠打工收入獲得微薄收入,其本身就掙扎在貧困線上,導致不能、無力盡贍養義務,或不愿盡贍養義務的事情經常發生,而體弱多病的老人贍養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農村社會養老體系不完善,或者子女外出打工導致出現“空殼家庭”、“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等問題,以至于都不能合理解決農村老人贍養問題。

民革中央在《關于合理解決農村老人贍養問題的提案》中建議,要因地制宜地提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實現農民離土不離鄉,使更多的老人可以和子女共同生活,物質上得到幫助,精神上得到慰藉,實現農村老人安享晚年。“還要盡快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水平,加快農村養老機構和服務設施建設。”民革中央表示,要鼓勵多渠道籌資興辦農村養老福利事業,走家庭化養老與社會化養老相結合之路。變“依靠子女”“依靠家庭”養老為“依靠社會”養老,更要注重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升農村基層組織經濟實力,提高農村社會建設水平,形成依靠集體、互幫互助良好氛圍。村民委員會、基層司法、民政、婦聯等部門應共同參與,對不盡贍養義務的子女進行批評、教育,使遺棄、虐待老人的行為受到法律追究,使贍養糾紛在基層得到及時解決。

民建中央也認為,應該盡快推進老年農民工在就地城鎮化中養老。在《關于構建科學合理養老服務體系的提案》中,民建中央建議,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加快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構建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體系,將農村老年活動室或閑置的校舍等設施改建成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做到老年人養老不離村,在村中享受養老服務。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增強中小城市對農民工養老的吸引力與保障力,促進老年農民工在就地城鎮化中養老。”

■后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每一位老人,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其他人的尊敬,當自己老的時候也能得到所有人的尊敬;愛護每一位孩子,自己的孩子也會生活在安全美好的環境中。從古至今,老人與孩子一直是中國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情感所在。從孩子到老人,也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擁有良好的教育、穩定的工作、滿意的收入、可靠的社會保障、優良的醫療衛生服務,不僅僅是老百姓對這個社會的期待,也體現了社會管理者的決策水平,更是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標志。如今,各民主黨派中央匯集眾智,從事關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細節問題入手,尋找解決良方,為社會進步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而這些努力,也終將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的獲得感”的設想不再遙遠。(記者 劉彤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一老一小 政策 出生 二孩 養老 農工黨 民建 民革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呦萝小初 | 中文字幕欧美久久久 | 日本中文字幕乱 |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不卡的 | 亚洲制服类中文字幕 | 色婷婷六月亚洲6月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