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武漢留存“非遺”影像 為傳承人建立視頻檔案
中國首檔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口述歷史的電視專題片《江城非遺坊》12日宣布開播。武漢528項“非遺”項目,從此將有珍貴的影像資料庫。
自去年12月起,武漢市檔案館聯合武漢市文化局非遺處、武漢電視臺,對武漢70歲以上的“非遺”繼承人、工藝美術大師、曲藝大師、老字號傳承人進行搶救性口述視頻建檔,紀錄那些瀕臨失傳的老記憶、老手藝,并推出系列電視專題片《江城非遺坊》。專題片對“非遺”項目和傳承人進行全面、真實、系統、有價值的搶救性記錄。
首批記錄的武漢“非遺”項目共有66項,包括楚劇、漢劇、木蘭傳說、湖北大鼓、湖北評書、漢秀、高龍等,涉及傳統戲劇、民間文學、曲藝、傳統美術、舞蹈、民俗等,目前已完成拍攝30多項。
武漢市檔案局副局長徐輝表示,第一批搶救性記錄名單,選擇的都是年齡偏大、體弱多病的傳承人。從第二批開始,還將考慮技藝黃金期的問題,針對部分表演藝術類等即將過黃金期的珍貴“非遺”項目,將優先進行搶救性記錄。
數據統計,截至2016年10月底,武漢市共擁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28項,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90人,他們中70歲以上的接近70%。近年來,一些依靠口傳心授予以傳承的非遺項目漸漸失傳,有的傳統技藝面臨人亡藝絕的危險。
除以影像資料庫的形式記錄“非遺”項目外,武漢去年還出臺《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該條例要求對武漢“非遺”代表項目實施分類、分級保護,同時支持高校開設相關專業或傳承班,培養專門人才。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武漢 “非遺”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