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安靖如教授貴陽訪問記
4月1日至3日,正值一年一度的清明小長假,應邀參加“東方文化研究計劃”2017年學者訪華項目的美國著名漢學家安靖如,在先后走訪了浙江王陽明故居、江西白鹿洞書院及在浙江大學進行交流座談和學術講座之后,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助理時堅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董事長外事助理張小蘭等人的陪同下,來到此行返回北京之前的最后一站——貴陽,舉行學術交流和公益講座活動。
拉開清明系列講座活動帷幕
近兩年,坐落在貴陽市南郊的孔學堂聲名鵲起。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全國多所名校著名學者的學術支持下,這個位于美麗的國家級濕地公園花溪十里河灘、占地1300多畝的由民營企業捐資建設的文化項目,正在成為貴州弘揚傳統文化和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與基地。4月2日,安靖如教授穿過一片燦如朝霞的紅葉石楠樹叢,走進孔學堂明倫堂明德廳,為孔學堂清明系列公益講座活動拉開大幕,也成為孔學堂第481場社會公益講座的演講者。在利用假日聆聽講座的貴陽高校學生和市民的熱烈掌聲中,安靖如以“儒學如何回應當下的挑戰”為題,用熟練的漢語闡述了他對儒學的研究心得。
安靖如說,儒學是活的,是與時俱進和不斷發展進步之中的,不要一提到儒學,就認為只是過去傳統的東西,儒學既包含過去的傳統經典,也包括當代不斷發展中的新鮮內容,儒學的姿態是開放的,其發展也越來越全球化。安靖如認為,中國儒學界比較關心對經典的闡釋,很少考慮儒學在當下的實際應用,建議中國的儒學研究應該多考慮儒學作為人生觀如何更好指導人的行為。
安靖如就儒學的核心問題之一“人倫”為主題進行了探討。他以“男女關系”為例,闡釋了儒學的現代變遷意義。他認為,如果把儒學限定在一個范圍之內,就違背了儒學的傳統。儒學認為人應該是自由的,人人皆可成圣,這才是其不斷發展和進步的意義與價值。安靖如說,如果儒學就是古代的那個東西,他擔心自己或許會放棄對它的研究。正因為儒學是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為當代社會不斷帶來新的價值,人們才會更愿意去深入研究它。
安靖如的講座引發現場聽眾熱烈的討論,聽眾爭先恐后地提問,安靖如都給予了認真解答。
講座之前,安靖如與孔學堂相關負責人肖立斌、龍光斌等進行了座談,就孔學堂與國外著名高校進行學術合作事宜進行了探討。據悉,作為貴州文化生態品牌的新名片,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方針的孔學堂,已經初步建成一期的公眾教化園區和二期的中華文化國際研修園區,即將開始三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其中,中華文化國際研修園是集學習、研究、交流為一體的開放性、跨學科、國際化的高端學術平臺,旨在為世界各國的學者研修中華文化提供優質便利的平臺條件。孔學堂面向世界發布的研究課題和經費資助項目,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內外學者的熱情參與。望著環境優雅、曲徑通幽的教授樓、博士樓和培訓樓,安靖如說,期待有一天能夠帶領他的美國學生,來到孔學堂研修中華文化。
與貴州“大儒”張新民切磋儒學
4月2日晚,在修文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周紅的引薦下,安靖如在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與該院名譽院長、貴州儒學會會長張新民教授座談,雙方就儒學研究和王陽明龍場悟道進行了深入交流。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成立于2002年12月18日,是貴州大學的一個獨立學術機構和傳播中華文化精神的園地。張新民老師引導安靖如教授沿著2011年5月9日習近平同志到訪該書院的路線,一邊參觀書院的涵遠讀書樓和培訓課堂,一邊回憶習近平主席當年在這里與參加讀書會活動的貴州大學師生親切交談的溫馨場面。那次,在陪同習近平同志訪問中國文化書院時,張新民深切體會到習主席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和對陽明哲學的重視。
在掛滿名家匾額、古香古色的張新民老師的辦公室內,安靖如和陪同人員靜靜地圍坐在張新民老師的身旁,一邊品茶,一邊聆聽張新民老師暢談陽明哲學和儒學感悟。在縷縷的茶香中,張新民毫無保留地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見。
安靖如抓住機會,為自己的一些思考尋找答案。他問道,牟宗三提出良知坎陷,希望給法律一點空間,該如何看?張新民老師說,全盤西化派認為中國文化與民主、科學、自由是對立的,民主和科學是最高價值。但他認為,民主和科學只是手段,牟宗三希望良知降下來,給科學和民主讓路,是中國剛剛告別帝制的特殊歷史時代的提法。中國文化是道德理性做主,發展科學、民主不一定要付出良知的代價,科學技術不能解決人類的一切問題,科學技術轉化為戰爭時,道德是不是還需要到場呢?任何一個環節,良知必須到場,道德必須到場,良知不能坎陷。道德不能夠軟弱,道德應該很堅強。
一眨眼兩三個小時過去了,臨行前,安靖如意猶未盡。
陽明洞感悟王陽明
4月3日,安靖如來到位于貴陽市區西北約30公里處的王陽明紀念館,參觀了陽明洞和玩易窩。位于貴陽市修文縣的陽明洞,為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因正義諫言觸怒宦官劉瑾而被貶為貴州龍場(今修文縣)驛丞時的居留處所,也是陽明先生人生第一所講學課堂。1938年,愛國將領張學良曾被蔣介石囚禁在此地,度過了大約3年的時光。
明正德元年,遭受四十廷杖而后被關進監獄月余,又經歷了一路上的九死一生,最終躲過了劉瑾追殺的王陽明,于正德三年(1508年)春天到達荒無人煙的龍場,最早便居住在修文南門外小孤山腳下的一處“地窩”(一個天然溶洞)里,在洞內研究《易經》,將“地窩”取名為“玩易窩”,并在窩內撰寫了著名的《玩易窩記》。在艱苦而安靜的環境里,王陽明日夜苦思,忽然有了頓悟,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安靖如感慨地說:“我早就知道王陽明龍場悟道的時候非常艱苦,但是親眼看到這么陰暗潮濕的山洞,看到他當時的真實處境,可以想象當年遠比之前想的要艱苦得多,這樣的處境絲毫未影響他堅強的內心和成為圣人的修為,令人十分敬佩。”
在王陽明紀念館內,安靖如在講解員葉冬梅的導覽下,通過圖片、文字和模型,觀陽明書法,品陽明論道,詳細回味了王陽明蕩氣回腸的精彩人生和儒學道路。這位完美地做到了立德、立言、立功的中國哲學家,在美國哲學家安靖如的眼中,變得鮮活真切了許多,也更加令人肅然起敬。回望紀念館墻壁上王陽明臨終前的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安靖如若有所思。
“收獲太大了!”對于此次訪華之旅,安靖如由衷地感慨道。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對外文化傳播中心承辦的此次著名漢學家安靖如的陽明文化體驗之旅,也圓滿告一段落。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安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