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拖延癥不是病,但得治

2017年04月11日 15:02 | 作者:全幸雅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約好友初春踏青。出游前一天,微信消息一閃——“抱歉啊,明天去不了了。本來說這稿子下周交,誰知道改期限為明晚呢?”我明白臨時修改時間表的痛苦,但好友本有三周的充分時間寫稿修改,卻愣是拖到最后一刻。

生活中,我們都會面臨時間和事件的“雙重催促”,兩難之下,反而選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拖拖拖”了。網友為此創造了一個新名詞——拖延癥。事實上,拖延并不是醫學或心理學上認證的一種疾病,國際拖延癥研究領域權威威蒂莫西·皮切爾也在《戰勝拖延癥》中寫道:“拖延癥是一種結果有害,不必要的自愿推遲?!?/p>

拖延癥生命力頑強,又像黑洞一般威力巨大,能把一切懶惰、負面情緒、挫折失敗都吞噬,人們又常常以此為超出時限的借口,不免有逃避責任的嫌疑。一只腳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拖延現象尤其嚴重。從升學的極端高壓中釋放出來后,他們習慣于具體、單一、時限一兩天的作業,無法適應抽象、多元、戰線較長的任務,小到作業、考試、論文,大到出國、考研、工作,不一而足。身邊因為一拖再拖,無法通過托福等資格考試、耽誤求職、畢業就失業的實例也數不勝數。

讀一本名著太麻煩;學一樣興趣愛好太費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太沖動。可是,這些被拖延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呢?毫無疑問,它們被非必要事件消耗了。

也許你會嗤之以鼻:不就是懶嗎?事實上,把拖延癥定義為懶是不科學的,它與心理上的無所適從有關。我們心中有目標、有任務,卻倍感困惑,不知從何入手。這時,瀏覽微博、刷朋友圈、打打游戲成為緩解“陣痛”的最優選擇。你是否也有這種經歷:手頭工作如山倒,微信微博照樣聊;胡思亂想伴焦慮,萬事蹉跎人已老。越是夜深人靜困倦難耐,就越要消滅朋友圈的小紅點。每一次刷新完成,空虛感一層層涌上心頭,如西西弗滾巨石般永無止境。

為什么明知有害無利,卻偏向虎山行呢?因為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未獲得充實感,只得靠獲取碎片化的信息獲得滿足。毋庸置疑,拖延目標時,我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畏難情緒是“戰拖”的第一關卡。許多青年人處在社會與校園的交界狀態,知識與經驗不足,面對快節奏的社會往往手忙腳亂,產生畏難情緒,進而拖延目標。這時,補充“真知”是最關鍵的解決方法。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曾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有實在內涵,才能產生做事的沖動,進而提高行動力;沒有知識積累,切忌眼高手低。

當然,積累知識的過程是漫長的,需要一定意志力。而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需要策略性地使用。化抽象目標為具體目標、化大任務為小任務,把事情一步步分解開,每個時間段完成一件小事。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別忘了停下休息,給自己一個獎勵,你會發現意志力與行動力是相互鏈接的、是可以再生的。

拖延癥不是病,但得治。要相信,開始了就是“戰拖”成功的一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拖延 病, 治 目標 任務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va丝袜 | 亚洲精品色国语对白在线 | 在免费的视频在线观看婷婷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