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小而精工程為中國在約旦贏口碑 中約經貿將迎新春天
侯賽因電站項目的約旦工人。韓曉明攝
【環球時報赴約旦特派記者 韓曉明】國土面積9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00萬,從這些數字來看,中東國家約旦是名副其實的“小國”。不過,“小國”約旦能做“大事情”,因為它的地理位置正處西亞心臟地帶——北鄰敘利亞,東靠伊拉克,西面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東南部與沙特相連。具有如此關鍵戰略地位的約旦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環球時報》記者日前來到約旦,探訪了兩個中約經貿合作項目。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這些項目的規模與其他國家相比或許不那么宏大,但是它們小而精,在“一帶一路”上如珍珠一般散發著光芒。
“當地人經常捧著烤肉、水果來看望”
從約旦首都安曼出發,往東北方向乘車約1個小時,《環球時報》記者來到中國援助約旦供水網改造工程(二期)項目所在地扎爾卡省魯薩依法市。據當地人介紹,魯薩依法市人口數量在約旦排第4位,人口密度超過7000人/平方公里。這里的居民大多是巴勒斯坦難民及其后裔,平均生活水平不高。
記者所乘汽車從魯薩依法市為數不多的主干道拐向狹窄的巷子。從車窗望去,低矮的房屋上每戶屋頂上都有白色塑料水箱。當地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些可不是什么太陽能裝置。約旦是十大缺水國之一,多年來,這里自來水總是限時供應。所以每家每戶都備有這樣的大儲水箱,這已經成為當地人的習慣。不過,這種情況很快就可以大大改善了,中國人幫我們修好了新供水管線,等水的日子即將成為過去。”
3月底,中國援約旦供水網改造工程(二期)項目進行內部驗收,準備最終移交給約方。該項目鋪設總長3.37公里、直徑500毫米的輸水管。原計劃工期是9個月,現在提前3個月完工。
來到工地,約旦水利部扎爾卡省水務司代表、專門負責魯薩依法市供水網的易卜拉辛帶著《環球時報》記者沿著管道線走完全程。“這里的路面下方埋著7根自來水管,中國500毫米的水管直徑最大。”如同設計圖印在腦海一般,易卜拉辛指著地面上深淺不同的一道道瀝青路說:“這下面的管道是中國建的,這條是美國建的,這條是日本的……你看哪個質量最好?”不等記者回答,他便說:“中國鋪設的路面最平整。”
走到管道線終點是數控中心,易卜拉辛指著一塊電子屏幕上的中國水網流量示數對記者說:“通過新管線的平均水流量能達到520立方米/小時,可以解決這里50萬居民的用水問題。之前條件有限,每周只能給當地居民供水三四個小時,以后打開水龍頭就能有水了!”
能有這樣的工程成果十分不易,承建方在施工過程中曾面臨不少難題,比如氣候條件。中國地質工程集團公司中東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水保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一到冬天便是約旦的冷雨季,有時候雨連續下幾天都不停,施工進度容易耽誤。不過雨季剛過,施工隊伍便加緊工作,順利提前完工。
另外,工地離居民區和高速路比較近也是個問題。張水保告訴記者,為最大程度降低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影響,工程隊不僅反復和住戶溝通,而且做了很多實際工作:在住戶家門前挖溝時,主動鋪好結實的鋼橋方便他們出行;在高速路上專門設置水泥石墩和交通疏導員,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中方團隊和當地居民的關系十分融洽,當地人經常捧著烤肉、水果來看望,讓中方人員非常感動。
《環球時報》記者在管道線終點的儲水池看到一塊石碑,上面寫著:“中約兩國人民的友誼萬歲。”臨別時,易卜拉辛這樣“叮囑”記者,“你一定要告訴中國讀者,易卜拉辛和這里的居民感謝中國人民!”
氣候、安全、簽證,工程也有難處
從魯薩依法市繼續向東北行進,沿山路坐車約20公里左右就是扎爾卡省的首府扎爾卡市。在這里,山東電建三公司曾于2007年中標薩瑪瑞電廠二期項目,2010年交付。2016年,該公司又中標薩瑪瑞電廠四期循環電站和規模更大的侯賽因電站項目,后者的投資金額達3.8億美元,這筆資金差不多相當于約旦2016年GDP總額的1%。
山東電建三公司侯賽因項目經理助理胡尚修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能夠連續中標體現了約方對我們的信任”,薩瑪瑞電廠項目的完工標志著中國電建企業成功打破了歐美日韓企業對中東電力建設市場的長期壟斷地位,為中國“走出去”戰略在中東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侯賽因電站項目施工現場,《環球時報》記者感受到了熱火朝天的干勁兒——目前正是土建施工高峰期,3臺燃機、3臺余熱鍋爐這些主體設備基礎施工已全部完成,燃機、油罐等設備安裝施工正準備開始。為應對冷雨季,項目部特地設計了方案,比如搭設防雨棚、在混凝土表面加蓋保溫板等,以保證基礎混凝土順利澆筑。
胡尚修介紹說,目前約旦電力緊缺問題依然顯著,侯賽因電站完工后,加上之前的薩瑪瑞電站能極大緩解這一問題。而且,這兩個項目都采用世界先進的燃氣發電設備,發電效率高且環境影響小,具有較高的社會和環境效益。
談到侯賽因電站項目進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胡尚修說首先是簽證問題,為了給部分中方員工申請簽證,中方和約旦部門就兩方員工數量比例進行商談頗費了一番工夫。其次是安全問題。胡尚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該項目距離約旦和敘利亞邊界僅40公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如何處理好與當地居民及部族的關系、如何取得他們的信任和理解,需要長時間努力。“總體來說,當地人對中國人非常友好,理解并支持電站項目。不過這里失業率高(有數據顯示,約旦失業率約15%——編者注),加上地區反恐形勢面臨壓力,所以中方項目還是格外注意安全問題。”
中約經貿關系將迎來新的春天
《環球時報》記者在侯賽因電站項目工地上看到,中國工程師和當地員工不停穿梭,并肩協作。該項目已直接雇用當地員工近百名,間接創造超過1000個就業崗位。
“我們項目不僅對質量嚴格把關,而且通過提供就業、大量進行當地采購、材料設備租賃以及向當地社區捐贈物資等方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水平,以此樹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跨國企業形象。”胡尚修對《環球時報》說,中方同約旦展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合作,是在為兩國的產能合作樹立品牌,為“中國制造”在約旦贏得口碑。他強調,“我們打出的‘中國品牌’,便是用高效執行來創造核心競爭力”。
在這些已有的項目基礎上,中國和約旦的合作將再升級。前不久,由中國廣東粵電集團和馬來西亞、愛沙尼亞相關電力企業共同投資的約旦最大電站項目——阿塔拉特油頁巖循環流化床礦電聯營項目在約旦首都安曼舉行融資關閉發布會,這標志著該項目全面進入投資建設階段。油頁巖項目預計在2020年建成投產,年供電量達37億千瓦時,可以滿足約旦10%至15%的用電需求。該項目總投資約21億美元,是迄今為止中國在約旦最大的經濟合作項目。
中國駐約旦大使潘偉芳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4月,中約兩國迎來建交40周年紀念。在目前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中資企業正大步走進約旦。而油頁巖項目正是兩國開展合作的成功樣板。
“中約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中國駐約旦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蕭文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約經貿關系發展將迎來新的春天。“約旦政府積極響應中方‘一帶一路’倡議,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始成員國。它根據自身經濟發展規劃,已陸續推出諸多新能源開發、鐵路網和城市地鐵建設等項目,并需要大量引進外國資金。現在,很多中資企業都在跟進,積極尋找投資機會,參與競標。”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約旦 中約經貿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