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楊志成:核心素養的教育本體論歸因
核心素養是最必要、最關鍵的基礎性素養,是超越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表現。從知識本位到人本位的教育哲學本體回歸,是核心素養提出的根本依據,是教育哲學的本體論回歸。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教育進入核心素養時代。自從1997年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實施素養遴選項目以來,世界主要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先后啟動了圍繞“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變革。我國也于2016年正式公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教育實踐變革的根本原因都是源于教育理論對實踐問題回應的結果,而這種回應的本質往往是源于教育哲學本體論的發展。
教育哲學本體論就是回答教育是什么,或是教育起源與發生的問題。不同的教育哲學觀有著不同的教育本體認知。早在軸心時代,人類已經從不同的教育本體角度認識了教育的本質。有的認為教育的本體是兒童的學習本能,因此“讓兒童自己認知”,是“助產術”的教育目標;有的認為教育的本體是成年人對未來理想社會(教育者)的設計需要;有的認為教育的本體是知識傳承和智慧的生長。現代教育學一般認為教育者的教育過程和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是同時存在的矛盾統一體。我們認為,教育的真正本體只能是一個,就是教育真正發生的原因。從教育發生看,教育是基于兒童學習需要誕生的一種社會現象,兒童的學習是與生俱來的生理反應。因此,兒童的學習本能是教育誕生的本體。基于教育真正的本體理論,就是要求教育者尊重兒童的教育本能,尊重兒童的教育認知,基于教育本體實施教育。
不同的教育本體論帶來不同的教育理論思想和教育行為。現代教育自夸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以來不斷發展,形成了包含現代學校、現代課程、現代教師和現代“教與學”方式等要素的現代教育體系。雖然400多年來,教育理論對教育本體問題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但來到21世紀,由于信息化的發展,人類走進“知識爆炸”時代,這意味著按照以前的教育理論,無論怎么學,知識也學不完,或者剛學完就已經過時或被淘汰。而智慧機器人自我學習能力的發展,正在對人類的認知能力形成新的挑戰。此時,人類必須思考:到底用什么新的理論引領我們的學習和教育?這成為人類教育和學習理論與實踐面臨的時代性問題。
核心素養的提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解決這些具有時代性的教育實踐問題,而誕生的新的育人目標體系和理論體系。核心素養提出的本質是教育哲學的本體性回歸,即由現代教育的知識本位的教育哲學觀,回歸到基于人(兒童)本位的教育本體論。既然知識無法學完,那么我們轉變一個視角,從誰來學的角度思考教育問題。這就是讓教育的本體再次回歸到學習者,回歸到人,回歸到教育的真正本體,回歸到人的需要。從這個教育本體的視角,世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首先選擇了一個概念,即“素養”。素養是與人相伴的通過后天學習而形成的能力和品格。但人發展所需要的素養很多,有限的教育時間好像也無法解決人的全部素養的培養和發展。于是,通過對人的核心素養的遴選,以期實現“以少勝多”的效果。在每個人有限的學習時間里,發展其最為核心的素養,從而使其具有持續學習、生活發展、參與社會生產所需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人生所需的其他素養的發展,則留給核心素養去撬動。因此,核心素養是最必要、最關鍵的基礎性素養,是超越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表現。從知識本位到人本位的教育哲學本體回歸,是核心素養提出的根本依據,是教育哲學的本體論回歸。
基于這樣的哲學認知,核心素養體系的建構和實踐都要始終以人為本,以人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發展為目標。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建構,體現了教育哲學的人本回歸。它主要包括自主發展、文化基礎、社會參與3個領域,健康生活、學會學習、人文底蘊、科學精神、責任擔當、創新實踐6個素養。其中,自主發展體現人的個體發展所必備的基本能力,社會參與是人的社會性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文化基礎是人必備的工具性能力。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三個領域都指向人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的教育實踐過程也需要教師把握核心素養的哲學本位,把教學目標從知識本位轉移到兒童本位,把人的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培養作為教學核心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對于已經非常熟悉知識本位教學的教師來說,這是這種轉變無疑是巨大的挑戰。與此同時,核心素養的提出也必然帶來課程標準、學科核心素養、教材編寫、考試命題等一系列的變革。這所有的變革,必須都把握核心素養的哲學本質,才能使核心素養得到真正落實。
作者: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 楊志成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楊志成 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