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劉慧:讓生命教育滲透于學校教育全過程
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遞生命的氣息。杜威說,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兒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需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蒙臺梭利說,教育就是激發生命,充實生命,協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幫助他們發展這種精神。可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生命潛能實現,是培養有能力、有力量生存的健全人。
在我看來,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基點,回到生命之中,借助生命資源,喚醒、培養人們的生命意識、生命道德與生命智慧,引導人們追求生命價值,活出生命意義的活動。生命教育不是為了生命之外的其他之物,就是為了生命本身,為了生命的健康成長。因此學校教育內含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應體現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優化生命:促進個體生命成為優質的自己
首先,必須樹立從學生生命出發,以促進學生生命健康成長為目的教育意識與觀念。其中,成為優質自己是個體生命的成長追求,優化生命樣態是促進個體生命不斷接近優質自己的途徑與方式。一是回到個體生命之中,開發生命潛能,發現優勢潛能,并使之能夠實現,即通過生命潛能的實現優化生命樣態;二是促進個體生命的身心靈和諧,這種和諧不僅指向自身,而且包括與他人、自然的和諧。優化生命樣態的方式可以是生命體驗、生命敘事、生命省思、生命感悟等,在此過程中使個體生命獲得生命能量,改造自身生命經驗,促進自我理解,成就優質自己。
助力生命:為個體生命健康成長提供有效能量
個體生命健康成長離不開有效能量,不僅離不開物質能量,而且也離不開精神能量。生命教育就是要為生命健康成長提供有效的精神能量。如何助力生命?一是回到個體生命的遺傳獨特性、潛能、需要之中;二是回到個體生命的經歷、境遇、關系之中;三是回到個體生命的經驗、感受、體驗與感悟之中。“傳遞生命的氣息”、“激發生命、充實生命”就是要提供有效能量,就是助力生命。其實,助力生命的方式有很多,如存養、激活、喚醒個體生命潛能,關注、順應、滿足個體生命需要,相信、等待、期望個體生命成長等。再有,提供生命榜樣、分享生命經驗,也是在注入生命能量,助力生命。
尊重生命:為每個個體生命提供適合的教育
生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性,如,生命的向上性、向善性、智慧性、關系性、生態性等。每個個體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規律與特性,都有其優質潛能等,此乃謂之生命之道。由此,為了生命的教育,就不能“肆意妄為”,而必須要回到生命之中,遵循生命之道,“順”生命之道而行,“適”生命之道而動。
具體而言,生命之道蘊涵與體現在生命需要、生命潛能、生命體驗和生命智慧之中,遵循生命之道的教育,就要順應生命需要、開發生命潛能、關注生命體驗、開啟生命智慧。遵循生命之道,也意味著尊重個體差異,每個個體生命皆因遺傳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塑造”了其獨特性,因而個體之間呈現差異性,真正為了生命的教育,在目標設定、內容提供、方法選用等方面就不能“一刀切”、“齊步走”,而應為個體生命“量身定做”適合的、能為其生命健康成長助力的教育。
親近生命:用心用情在體驗中認識與理解生命
認識與理解生命,是人一生的功課。生命是最可貴的,世上沒有什么可以與之媲美。可以說,不認識、不理解生命,人就難以生活得好,人的生命價值與意義也難以真正實現。
但對生命的認識與理解,不能簡單地采用獲取知識的方式,而是要在生命體驗中完成,這也是為何要用“親近生命”來表述的一個原由。親近生命意味著將生命放在心上,用心、用情走進生命、關注生命、體驗生命,從而達到對生命的認識與理解。
在學校教育實踐中,可有意識地創設生命體驗場,比如讓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和研究院所與幼兒園、中小學,聯合開展生命教育活動。以生命教育課題為引領,開展生命教育課程建設,包括生命教育專題課程和學科生命教育課程,開發校本教材,打造生命課堂等。
(作者系首都師范大學兒童生命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初等教育學院副院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劉慧 生命教育 學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