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北京初二學生作文走紅 老師:說出了中年人心聲
張詠言走紅網絡的作文《愿你》。受訪者供圖
因文筆流暢,韻律通達,近日,北京四中初二學生張詠言的隨筆《愿你》在網絡走紅,詠言的語文老師王允點評此文稱“說出了很多人中年想說的話”。王老師告訴新京報記者,詠言恬靜陽光,熱愛生活,喜歡美好的詞句。也許是孩子文章中寄托的美好愿望,觸動了很多人的內心,才得以讓小文火爆網絡吧。
談文章
實在沒有想到文章會走紅網絡
新京報: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
王老師:文章出自初二年級的一次寫作活動,寫作的主題圍繞“人生導航”,參照《見字如面》的形式,給熟悉的人或歷史上的某些人物寫一封信。那次活動中,詠言給未來的自己寫了一封信,就是這篇《愿你》。
新京報:看到文章時的感受?
王老師:就是我評語里所寫的那樣,“酣暢有深刻,陽光有溫暖,說出了很多中年人想說的話”。
新京報:文章最初是通過什么渠道轉出去的?
王老師:3月16日下午,我在批改作文時看到了這篇文章。當時覺得很好,便把文章截圖轉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中。此前,我也會把學生的好文章轉到朋友圈,還會發到家長群中,讓大家互相參考。
新京報:什么時候意識到這篇文章火了?
王老師:一般情況下,我的朋友圈只有親朋好友點贊或適當轉發,但這篇文章發出去兩三天后,很多人告訴我,網上有不少人轉發。由于平常工作挺忙,我并沒有特別去關注此事。但這兩天,有朋友告訴我,《見字如面》節目組、校友高曉松也都關注了這篇文章,我才覺得火了。
新京報:當時什么感受?
王老師:覺得挺意外的,本來就是學生的一篇隨筆,沒想到在網絡上傳得這么厲害,而且那次寫作活動中,其他同學的文章也很好,但不知道這篇為什么傳播得這么厲害。
新京報:你覺得走紅原因是什么?
王老師:這篇文章中,孩子希望未來的自己能以陽光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面對挫折,她所傳達的東西可能觸動了很多人的內心。
談學生
有時候會開玩笑叫我“皇上”“王媽媽”
新京報:詠言有何獨特之處?
王老師:誠懇,有一次我批改她作文的時候,評語寫了個“好”字,后來她給我提意見說,以后評語不能少于50字。調皮,有時候會和我開玩笑,稱我為“皇上”或“王媽媽”。學習態度很認真,她是個很美好的孩子,樂于在自己的作業、作品上花心思,批評她時她也能大方地接受。
新京報:她喜歡讀書嗎?喜歡讀什么類型的書?
王老師:很喜歡讀書,尤其是散文和小說。
新京報:文章走紅后,孩子的反應如何?
王老師:她感到挺新奇的,但是總體上還是比較平靜、淡定的。
新京報:她的寫作水平是班里最高的嗎?
王老師:她小學的時候文章就很好。其實,我們年級其他孩子的文章也很出彩、很深刻,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風格。詠言的長處在于,她對文字很敏感和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和體悟。
談質疑
小孩的文風美一點沒有什么壞處
新京報:“愿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怎么看文中這句話?
王老師:我當時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上網查了一下發現,這句話并不是詠言原創,而是一本書名,但是她記住了這句話,并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而且,這句話也點亮文章全篇,我認為這是值得鼓勵的。
新京報:有沒有關注到網上的觀點?
王老師:大部分網友都是持鼓勵、肯定的態度,也有小部分人批評,說是“雞湯文集錦”。
對于鼓勵孩子的網友,我們很欣慰,如果是客觀的批評,我們也樂于接受。但有網友說這篇文章是“中國考試制度下,孩子背誦好詞、好句串成的雞湯文”,對于這種“扣帽子”的說法,我是不能接受的,這只是孩子的一篇隨筆,并不是考試作文。
就算是雞湯文,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得好,孩子現在樂于這么寫,應該以鼓勵為主。
新京報:對于抄襲的質疑,你怎么看?
王老師:她的這篇文章寫給未來的自己,希望自己變成更美好的樣子,所以有些比較好的話,她就引用到文章中去了,這是沒有問題的。如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句詩也是化用別人的句子,但并沒有人認為李白是抄襲的。
新京報:也有觀點認為可以模仿?
王老師: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孩子的文風美一些沒有壞處,總比不講究章法要好很多。
談教育
走紅不是衡量文章好壞的唯一標準
新京報:會通過什么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王老師:一個孩子寫作能力的高低絕大多數源于家庭教育的好壞。班級里開了公眾號,會擇優挑選學生們的文章推送,校內也有自己的刊物,他們的文章可以在上面發表,這對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京報:文章走紅后,怎么跟她說的?
王老師:作為老師,我挺替她高興的,但我和她心里都清楚,她的文章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新京報:班上其他同學有什么反應?
王老師:同學都替她高興,也為她感到驕傲。作為老師,我也感覺到有些孩子的內心出現了一些小波動,他們也希望自己的文章和詠言的一樣可以讓大家喜歡。
新京報:怎么引導孩子?
王老師:讓他們平和面對。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文風、優勢及長處,詠言文章的一些內容正好擊中了讀者內心比較柔軟的地方,于是在網上走紅。但走紅并不是衡量文章好壞的唯一標準。
【回應】
詠言父親
大家早期作品都要經過模仿和吸收
詠言的文章在網絡走紅后,3月19日,她的父母親陸續給王老師發送了短信,談了談對此事的看法。
張母:這兩天我家著實感受了一把網絡的能量,孩子也過了把網紅癮。感謝老師的抬愛,對于支持她的人,孩子也拜托我一定轉達她的感激之情。
面對大家的贊譽,詠言直呼:受不起。一開始我們擔心她有些飄飄然,沒想到她反倒更察覺到她自己的不足,感嘆自己的書還是讀得太少,這點我和她爸很是欣慰。
張父:關于這篇文章,我和她媽媽就給了正負兩面的評價。正面是寫法新穎,自己給自己寫信的方式很好。負面的評價是文章里好詞好句多是引用和摘錄,雖不算抄襲,但創造性不夠,就像《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里的海倫所說的‘我的作文雖說反映了我的一些粗糙的不成熟的思想,但其間也夾雜著別人閃光的思想和較為成熟的看法’,‘說真的,我常常分辨不清哪些是我自己的思想,哪些是我從書里看來的’。詠言的這篇文章看完也是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
她自己聽了我倆的評價也接受,還擔心傳播開后會不會糗大了。我又安慰她任何大家的早期作品都只不過是智力訓練,經由模仿和吸收,逐漸學會把所想到的用文字準確地表達出來,于是她釋然,我想她能承受這些。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北京 初二學生 作文 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