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湖南瑤鄉“文化守護人” 堅守27年自編瑤學教材
“咱們瑤鄉很缺老師,瑤族文化也需要有人來傳承。”1990年初,在父親的期盼下,已是深圳某印刷企業高管的盤瓊玉,毅然辭去眾人羨慕的工作,回到“找個鄰居都要走上好幾公里”的家鄉湖南桂陽縣華山瑤族鄉。
盤瓊玉從此由大都市的精英變成了一名鄉村教師。在這里,她一邊教書育人,一邊收集、記錄、傳承瑤族文化。“我這一拿起,就放不下了。”盤瓊玉也沒想到她會堅持27年。
每次有客人到訪,盤瓊玉老師總是喜歡教幾句“瑤話”。 魯毅 攝
華山瑤族鄉原是湖南省桂陽縣最偏遠的民族鄉,現已并入塘市鎮劃為華山片。“多讀書,走出大山”至今仍是當地大多數孩子和家庭的共同夢想。盤瓊玉1970年出生在這里的一個教師家庭,是當地走出去的第一個女大學生。
回鄉,對于懷揣夢想的盤瓊玉來說并不容易。“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走出去,我們這里當時聽不懂漢語的孩子還大有人在。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現在又要回到這里,這讓我幾夜幾夜的睡不著,掙扎了許久。”但是她最終選擇了回歸。“家鄉的山路太長,山里人太窮,知識才能改變瑤鄉人的命運。我是瑤鄉后代,應該盡一份力讓更多瑤鄉孩子有機會走出去。”
華山瑤族中心學校里,瑤歌傳承基地的牌匾掛在教學樓的門口。 魯毅攝
一根粉筆、一塊黑板、一本課本,盤瓊玉開始了她的教師生涯。簡陋的校舍、微薄的收入沒有讓她犯難,小部分剛入校的瑤族學生聽不懂漢語讓她很著急,她常常要給外地來這里工作的新老師和不懂漢語的瑤族學生當“翻譯”。
由于瑤語歷代口口相傳沒有文字,盤瓊玉于是有了編輯一本瑤語教材的想法。教課之外,她就到村里去找老人聊天,收集、記錄、整理瑤族詞匯、歌曲,并到廣西、云南培訓,向高校老師求教。經過多年積累,她終于與另兩位年長的瑤族老師一起編集了一本瑤語教材。2011年經當地教育部門批準,這本教材作為本土課程進入她所在的華山瑤族中心學校課堂。
翻開《瑤語教材》,聲母、音調、詞匯、句子、課文、歌曲學習都進行了詳細分類標注。每周,這所小學都會開設瑤語、瑤歌課程。該校校長曹紹禮說,“瑤語教材不僅幫助瑤族學生掌握瑤語、漢語,還能將瑤族文化傳承下去。”
盤瓊玉從最初當初中老師,后來由于初中撤并他鄉,她就留在了當地的華山小學。雖然有好幾次機會可以調離華山,甚至可以辭職跟隨丈夫在大城市做富太太,但盤瓊玉就是放不下瑤鄉的文化教育和傳承。因為她對瑤鄉的堅守,多年的兩地分居讓她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作為多年的同事,曹紹禮見證了盤瓊玉無數次在個人前途、家庭與瑤鄉文化教育和傳承之間的艱難取舍。“盤老師作為一個女人,她的堅定、執著令我敬佩,她的甘于清貧寂寞很少有人做得到。”
談及婚姻,盤瓊玉淡淡地說,她做的事情都是甘愿,夫妻若志不同道不合不能強求,唯一對不住的是兒子。回想起兒子小時候沒人照顧只好跟著她上課堂,多少次在講臺下睡著了當媽的她都不知道,盤瓊玉就禁不住熱淚盈眶。
盤瓊玉多年的耕耘,也有了收獲。除了《瑤語教材》,她目前還收集并記錄了1000多首瑤歌。2012年,華山瑤族中心學校成為桂陽縣瑤歌傳承基地,2015年又成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學校。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盤瓊玉,關注她守護的瑤文化,但她目前還沒有迎來志同道合的“守護人”。
“若不是真愛誰能沉下心來守護?”盤瓊玉擔心自己的腳步太慢,“我收集、記錄的瑤族文化還很有限,現在50歲以下的很少有人會唱一首完整瑤歌,許多人開始忘記瑤語,很多習俗、技藝正在快速消失,真希望我的時間更多一些、腳步再快一點。”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湖南瑤鄉 文化守護人 自編瑤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