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靠瞞報制造“救災奇跡”應嚴肅追責
去年12月,有媒體報道了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瞞報洪災死亡人數。遼寧省初步認定,在2012年的“8·4洪災”中,岫巖確實存在瞞報死亡人數的問題,目前相關調查仍在進行中。有群眾反映,與岫巖縣一山之隔的遼陽市遼陽縣,在2012年8月4號當晚也有群眾被洪水奪去生命,然而,遼陽市、縣兩級政府曾對外宣稱,洪水沒有造成一人傷亡,一人失蹤。目前,遼陽市委、市政府已決定成立聯合調查組,查明有關情況,并依紀予以嚴肅處理。(3月28日新華社報道)
從岫巖到遼陽,“8·4洪災”死亡人數瞞報的疑云,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前輿論對于岫巖瞞報事件的動機,其實不乏疑問。因為按照當前的追責規定,一般的自然災害,并不涉及行政問責。那么,隱瞞洪災中的死亡人數,到底原因何在?梳理媒體所挖掘出的細節,似乎可以解開疑問。
距離“8·4洪災”事發已過去4年多,遼陽市人民政府官網2012年8月19日轉發的一篇文章,現今讀來非常刺眼——《眾志成城,遼陽縣奮力救災》。文章提到,“無傷亡、無失蹤,準備充分的遼陽縣人創造了奇跡”。這項抗洪搶險的“奇跡”,也寫進了遼陽市2013年度的政府工作報告。
于此就不難明白,至少相關方面瞞報洪災死亡人數的動機之一,或許就是通過瞞報,讓其成為“抗災奇跡”和“抗洪搶險的重大勝利”。換言之,從問責的角度,瞞報似乎沒多大必要,但為了給抗災政績“錦上添花”,瞞報對一些人而言卻大有必要。
除了瞞報,事件中的另外兩個問題也值得追問。一是,岫巖和遼陽遭受洪災的村民都表示,在洪災到來前并沒有收到任何的防汛預警,那么,防汛預警的缺位是否對應著相關部門的失職?二是,洪災發生后,當地政府并沒有給困難民眾發放任何補助,即便有個別村民獲得補助,也只是“縣里偷摸給了點”。而根據抗洪救災的要求,洪災發生后,地方政府應給予困難民眾必要的生活補助。那么,洪災補助的集體缺失,是否又對應著截留和挪用補助的問題?
可見,弄虛作假的“數據注水”,不止于經濟領域。這就要求,有關方面在處理和糾偏弄虛作假之風時,恐怕還得深入、擴圍,而不能止步于經濟領域。
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為何岫巖瞞報一事被輿論曝光,并引發上級政府的介入調查,遼陽縣可能的瞞報卻依然還得等媒體來揭開蓋子?這恐怕啟示相關部門,調查不能只是“就事論事”,還得舉一反三。除了上述問題,“8·4洪災”是否還牽涉其他瞞報現象,有必要做更全面的調查。
瞞報,無論是“欺上”還是“瞞下”,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在其他社會管理領域,都是亟須鏟除的惡劣風氣。這種風氣,如果不能得到遏制,其破壞力也不會僅僅止于某個單獨的領域。瞞報一旦盛行,既可能是經濟上的數據,也可能是洪災死亡人數,而其目的,既可能是為了規避問責,也可能是為了政績需要而制造“救災奇跡”。
對于洪災瞞報情況,有必要像直面經濟數據造假那樣拿出魄力,嚴肅追責,并以有效的制度保障,徹底遏制靠瞞報來制造“救災奇跡”的惡劣作風。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瞞報 洪災 制造 救災奇跡 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