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為傳承和創新發展帶來新機遇和新格局
——二論貫徹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更是文化軟實力的深厚體現。近年來,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在不斷加大,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等多個場合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傳統工藝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的表征和組成部分,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體現了民眾在生活生產中造物的智慧,是最根本、最廣泛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寄托的承載體。在當今快速的現代化、工業化進程中,部分傳統工藝逐漸失去原有的活力,面臨生存的危機。如何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貫通融合,重新激發其生命力,成為助力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之一。2015年,“制定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被正式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為“振興傳統工藝”這項重大工作謀篇布局,提供了發展思路和路徑指引。傳統工藝的振興,已然成為業界和民眾普遍關注的熱點,近日《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以下簡稱《計劃》)順勢而出。
從產業角度來看,該《計劃》提出要借助傳統工藝擴大就業創業,促進精準扶貧,實現城鄉居民增收。傳統手工藝生產規模小、投資規模和生產成本低,尤其適合鄉村和小城鎮地區經濟發展,以傳統工藝為落腳點,打造一批新興產業鏈,輔助建立產業生態圈,不僅能夠為鄉村開辟新的產業發展空間,有效解決鄉村就業安置和空巢化問題,同時推動地方生活品質轉換,提升地方生活美學價值,鞏固傳統工藝生存、生長的土壤,最終實現地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從創新角度來看,該《計劃》明確需要擴大傳統工藝的傳承人隊伍,將傳統工藝作為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實施重點。在國家大力倡導創新的大環境下,鼓勵更多富有想法的年輕人、設計師投身到傳統工藝的振興計劃中,提高傳承能力,提高傳統工藝產品設計、制作水平和整體品質,為傳統工藝提供發展新生產力;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提供一系列優惠措施吸引資本投入,為傳統工藝命脈的延續創造便利的發展條件和空間,使傳統工藝成為振興民族經濟的驅動力。
從文化角度來看,該《計劃》指出要積極推進傳統工藝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和理論、技術研究,加強行業組織建設,促進社會普及教育。這有利于修復和深化文化自信,培育民族特色的文化載體,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強調文化的精神追求,在國內外市場和城鄉生活中營造文化認同。這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這一思想的有力踐行。
從生態角度來看,該《計劃》要求傳統工藝要堅持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這既符合手工與生俱來的人性與綠色特色,同時因地制宜、因材施藝可以充分發揮地方的人文內涵、生活方式和生產形態的特質,最大化保留傳統手工的文化附加值,從根本上遏制現代需求對傳統工藝的無度開發和畸形消費。
《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契合新發展理念,讓我們切實感受到恢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振興傳統手工的決心和信心,相信一定可以為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創新發展,帶來新機遇和新格局。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傳承 創新 《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