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范恒山:推動長三角城市合作聯動新水平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生活在100萬人口以上城市群的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的比例已從1960年的13.9%穩步增長至2015年的22.9%,其中上中等收入國家這一比例更從11.8%上升至27.1%。全球產出排名前40的城市群經濟產出總和已占世界的66%,在全球創新成果中所占比例高達85%。
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英國倫敦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和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世界級城市群在推動本國發展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城鎮化工作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明確了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的主要內涵、重點任務和制度保障。《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城市群是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并提出了“兩橫三縱”的城鎮化戰略格局。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在全國規劃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19個城市群和2個城市圈。據預測,到2020年這19個城市群城鎮人口占全國城鎮人口的比重將達到73.7%。城市群的發展對于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意義重大,已經并將繼續成為帶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更好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主要載體。
城市群建設的本質,在于通過城市間的分工合作與協同發展,提高經濟和社會運行效率,在區域發展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平衡穩定的基礎上實現各城市的持續繁榮與共同進步。因此,建立健全城市間一體化發展協調機制,是城市群建設發展的內在要求。主要包括:一是完善城市群規劃建設管理協調機制。很多發達國家城市群已經做了有益探索,形成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模式,如英國倫敦城市群主要依靠中央政府主導的行政協調、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主要依靠以紐約區域規劃協會為主的民間組織協調,以及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則主要采取核心城市主導的協調模式等。二是創新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優化配置機制。我國行政區經濟特征仍然比較明顯,市場分割、地方保護、低層次同質競爭、公共服務差距大等問題比較突出,各類要素和產品跨區域流動、公共服務跨地區共享存在不少壁壘。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破壞了城市之間有效競合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規律,是制約城市群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加強體制機制創新,逐步破除行政壁壘,加快推進統一市場建設,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人口流動、產業布局、公共服務配置在區域空間上的相對均衡,對于提升我國城市群發展質量,建設協同高效、包容開放、富有活力和競爭的世界級城市群至關重要。三是建立成本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等區域性事務只有各城市聯動推進才有可能取得成效,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統籌謀劃、互聯互通才能發揮更大價值,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體現著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程度。這些都涉及跨地區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分配問題,需要通過有效的城際共建共享機制設計,促進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統一。
長三角城市群處于東亞地理中心和西太平洋的東亞航線要沖,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交通條件便利、經濟腹地廣闊、城鎮體系完備、基礎設施比較健全。長三角城市群26座城市以占全國2.2%的國土面積,集聚了11.0%左右的人口,產生了近20%的地區生產總值,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引外來人口最多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和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2016年國務院批復同意了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為下一個階段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繪制了更加清晰的藍圖。
長三角城市群的快速發展既得益于國家經濟的整體崛起,得益于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發展條件,也得益于城市群一體化機制的成功探索。早在1992年,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的前身“城市協作部門主任聯席會議”就已經在地方政府的自發醞釀下設立,1997年,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正式成立,成員城市從15個逐步增加到2013年后的30個。20多年來,長三角協調機制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在組織架構上,“三級運作”體系逐步健全。形成了以“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為決策層、以“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為協調層、以“聯席會議辦公室”“重點合作專題組”“城市經濟合作組”為執行層的“三級運作”合作協調機制,并采取輪值制度,每年由輪值方牽頭推動當年的長三角合作與發展工作。這種遞進式的多層次協調機制為一般事務交流和重大問題協調相統一、日常運行與應急處置相結合提供了有效保障。在工作推進上,重點領域的合作聯動深入開展。加強市場監管體系建設,聯合推廣商事制度改革,市場準入壁壘基本破除。搭建產業轉移合作信息服務平臺,產業轉移和分工協作有序推進。旅游一體化行動綱領正在落地,常態化的金融協調機制基本形成。建立大通關協作機制,貿易便利化程度提升。建立現代物流聯動發展機制。設立長三角合作與發展共同促進基金,建立長三角城市群間橫向轉移支付制度??鐓^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交通信息化合作共享平臺運作良好,科技資源共享和創業創新區域互動明顯提升,醫療衛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務合作逐步展開。協同推進環境治理,新安江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率先建立??傮w來說,長三角城市群合作協調機制在促進城市群內各城市間合作發展、區域協調協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我國其他城市群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和示范,已成為城市群協調機制建設的一個成功典范。
當前,長三角城市群正處于轉型提升、創新發展的關鍵階段。既面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型城鎮化等戰略全面實施帶來的重大機遇,也面臨著國際競爭力不強、空間利用效率不高、城市包容性不足、環境質量惡化等諸多挑戰。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取得更大發展,長三角城市群應當更加緊密、更加深入地開展合作。除了繼續大力促進一體化進程、在重大領域全面實現協同聯動外,應放寬視角、著眼長遠,著力開展三方面的探索:一是協同實施品牌戰略。品牌以質量為基礎,是城市群高端供給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不斷提升質量的基礎上協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名牌產品。為此,要集聚科技創新資源聯合攻關,要統一推行高標準的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要一致行動嚴格保護知識產權,要聯合開展誠信建設和失信懲戒。二是共同打造功能平臺。共建功能平臺,有利于克服城市區域條件限制開展重大發展改革試驗,有利于集約節約資源優化空間布局,也有利于打破行政封鎖構建統一市場。要立足城市區位、資源等比較優勢,統籌謀劃和一體安排,全力打造包括特色產業園區、物流園區、高端制造基地、體制創新試驗區等在內的各類功能平臺,在優化城市群資源配置的同時發揮區域經濟支撐帶動效應。三是一體優化營商環境。這是從根本上打破區域封鎖,最大限度降低招商成本、提高開放效益的保障。要從清理差異化的城市優惠政策和廢除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入手,以實行統一市場準入制度和建立合作共贏、與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相適的管理體制為重點,全方位推進相關改革與建設,共同打造城市群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基于過去取得的成就與經驗,我們相信,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深入實施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加強關鍵領域的合作聯動,長三角城市群一定能率先在各成員城市間實現更高水平的共同協商、共同建設、共同治理、共享成果,從而加快實現打造成面向全球、輻射亞太、引領全國的世界級城市群。
作者: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顧問,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 范恒山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范恒山 長三角城市合作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