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西藏生態成名片:讓“最后一片凈土”更“凈”
西藏被稱為“世界上最后一片凈土”,不僅是中國的生態安全屏障,更在全球氣候調節、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多年來,西藏在社會發展與生態保護并舉的課題上下了“大功夫”,讓“最后一片凈土”更“凈”。
生態保護的“成績單”
中國科學院發布的《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中指出,近20年來,西藏生態格局變化率低于0.15%,生態系統結構整體改善。這一“成績單”體現在不同領域的舉措與成果之中。
西藏林業部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野生動植物數量顯著增加。以珍稀動物黑頸鶴為例,其數量已由過去的2000只上升至現在的1萬余只。西藏現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生態功能保護區22個,并設立生態保護崗位讓農牧民化身“野保戰士”。
在造林防沙領域,近年來,西藏推出“兩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西藏生態安全屏障防護林體系建設等多項造林防沙項目。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西藏森林面積已達179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2.14%,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0.71萬公頃。
保護江河與生態之“源”成為西藏各界共識。西藏原水法實施辦法和水土保持法實施辦法制定于上世紀90年代,“十二五”時期以來,西藏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00平方公里,審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1038項,水土保持監督整改率達到90%。
環保模式顯“智慧化”
近年來,科技創新在西藏生態環保工作中的角色越來越重,“智慧”環保模式蘊含巨大潛力。
以清潔能源開發為例,西藏山南市桑日縣頗章村建成的西藏第一座光伏并網電站,目前日發電量約5.5萬多度,電站面積達560畝。據悉,目前西藏電力裝機總容量267萬千瓦,其中水力和光伏發電共占80%。
西藏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羅布次仁表示,西藏發展光伏發電有利于遏制全球變暖,按照目前西藏38.5萬千瓦裝機容量所發電的環境效益來看,每年減少21萬噸標煤消耗、減排55萬噸二氧化碳、2426噸二氧化氮、2333噸二氧化硫。
此外,大型水電工程施工及溫控技術、“互聯網+”智能電站模式研究、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精準探礦技術、共伴生礦產資源、尾礦綜合利用等“智慧”手段,也正不斷地被研究、應用。
環保法律體系“史上最嚴”
2015年1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正式實施。2年多來,西藏各級環保部門執法力度日益加大,環境治理成效與老百姓的感受也更加貼近。
如今,西藏依舊嚴格執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西藏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和項目零審批、零引進。
目前,西藏已實施30多部與環保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基本涵蓋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各個領域。據悉,2017年西藏自治區人大將完成對《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的修訂,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的制度建設。
據了解,目前西藏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面積超過8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區國土面積的70%。“青山綠水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已成為西藏生態保護名片。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西藏 生態 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