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引導民企扎根本土深耕實體經濟
只有提高實體經濟的地位,加快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才能有效化解經濟新常態下的風險,推動中國經濟走上持續、健康的發展道路。
“我國民間投資增速明顯低于全部投資增速,這是非常值得重視的經濟信號。在經濟增長仍然非常倚重投資拉動的情況下,如果民間投資起不來,只靠政府投資和國企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將難以持續。”3月18日至20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表示。
民間投資狀況是判斷經濟內生活力的重要指標。據了解,去年我國民間投資增長3.2%,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8.1%的增幅低了4.9個百分點。目前,民間投資增幅還處在低速徘徊的狀況。
李偉表示,影響民間投資熱情的因素很多,既有經濟周期性影響,如一些行業內外需求明顯不足,產能過剩壓力大,投資空間明顯收窄。同時,體制性原因對民間投資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如我們在產權保護制度上還存在不足,這必須引起高度關注。
“對于民間投資下降的現象,確實還有很多壁壘,甚至在某些領域,民間投資遇到的障礙比外資還要大,部分制造業企業在賺了錢以后都想到資本市場上去增值、獲利,而不是進一步投到制造業里面,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工信部部長苗圩坦言。
民間投資的下降是資本脫實向虛的表征。苗圩表示,一方面,社會上有大量資本找不到投資的方向,另一方面,制造業有大量資金需求找不到來源,社會資本避實就虛的現象必須得改變。很多銀行資本并沒有投入到實體經濟,而是以錢生錢,這種運行模式是很危險的,這就是泡沫,如果不改變這種現象,盡管短期內銀行的效益會非常好,但是積累起來就是系統性風險。
民營資本是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如何引導民營企業扎根本土、深耕實體經濟,是本次論壇的重要議題。
“激活民間投資的一個帶有根本性的舉措,就是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穩定企業發展預期,讓其在國內安心投資、樂于發展。我們要相信企業家的獨特作用,只要有穩定預期和良好發展環境,他們總能在逆境中找到機會。”李偉說。
同時,李偉也表示,制約民間投資的另一個重要制度性因素是準入限制,如在能源、電信、金融、軍工、公共設施等很多領域,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問題仍較突出,民間資本甚至包括這些領域之外的一些國有資本要進入這些行業都還有各種各樣的限制。“如果在完善監管的同時能盡快并最大限度地打開行業準入的大門,既可促進效率提高,又能為民間資本增加新的投資領域,這對激發民間投資有重要意義。”李偉說。
資本脫實向虛,制約實體經濟發展,也加劇了金融業的風險。“當前經濟領域出現風險的根源在于實體經濟不振、投資吸引力不強。出現脫實向虛的現象并不是資金缺少進入實體的通道,而是實體經濟,特別是傳統產業的實體本身缺乏吸引力。”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董事長何文波認為。
何文波表示,只有提高實體經濟的地位,加快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才能有效化解經濟新常態下的風險,推動中國經濟走上持續、健康的發展道路。首先,實體經濟自身要保持戰略定力,回歸經營本質;二是各級政府要切實為企業減負、減稅;三是金融機構要幫助實體企業解決痛點和難點。
金融業如何創新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認為,金融創新下一步要抓住三點:一是把準實體經濟的脈。實體經濟真正需要靈活多樣的融資服務、全周期的金融服務以及風險管理方面的服務。隨著利率、匯率市場形成機制的推進,對企業而言,面對的風險越來越大。現在最緊迫的問題包括,面對經濟下行,普遍出現了抽貸斷貸問題;創新創業的需求缺口較大;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相應的金融服務不充分。二是金融機構如何抓住經濟轉型期的機遇,抓緊推進金融創新,包括渠道創新、流程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創新等。三是要進行制度創新。有效處理好創新帶來的風險管理與創新本身帶來的效率提升的關系,具體包括監管體制的創新、國有資產管理的創新和財稅體制的創新。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企 實體 經濟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