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大學“代課族”愈演愈烈誰之過
3月7日《錢江晚報》發布一則新聞,記者稱目擊高校“代課族”,每堂收費20元至50元。校方表示,如果查實學生找人代課,會給予處罰。
“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這是大學里流傳已久的一句“玩笑話”。一些高校為了根治大學生逃課的現象,對于大學生的出勤率有著嚴格的要求。對于學生來講,出勤率和學分息息相關,關系到能否順利畢業;對于高校老師來說,學生的出勤率也是學校對老師的重要考核標準。代課是一個由逃課的大學生為保證不掛科而催生的“行業”,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產業。需要代課的同學可以花錢買到自己的空余時間,幫忙上課的學生可以用自己的空余時間賺錢,看起來是互惠互利,各取所需。
細究起因,有同學可能會說自己兼職太多,或是課程無聊,還有校外考試臨近等原因,而有的同學甚至是因為冬天早上起不來而需要代課。大學生的主要任務難道不是學習嗎?寒窗苦讀的目的難道就是來大學睡覺?且不說曠課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行為,找人代課更是一種褻瀆知識的表現。
當代大學生多為95后,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95后養成了自由散漫的習慣,大學也一直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被塑造成了自由的天堂。在熬過了12年的寒窗苦讀進入大學后,大學生對于自己的身份出現了模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的時間也可以自己安排,而學習似乎成為“多余的任務”。學生的身份漸漸淡化,自然也就沒辦法回到初高中時代按部就班的上課狀態了。
不論大學生的社會生活有多豐富,大學生依然還是學生。這4年的時光是大學生最后的充值時間,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在大學期間找實習增加經驗對自己今后找工作有很大幫助,所以上課變得不重要。實習固然重要,但是充實自己才是最有遠見的投資。
“代課族”的存在,主要還是受“需求拉動市場”原理的影響。在這份強烈的需求背后,反映的不僅是大學生對于學生身份認同不足的問題,更多的還應看到教學管理體制存在的矛盾問題以及大學課堂教學質量仍需提高的現狀。經常聽到有同學抱怨,老師總愛點名,而且花樣繁多,有的喜歡下課點名,有的甚至一個學期來3張大合影,如果兩次以上都沒在照片里出現的同學就直接掛科,有同學表示:“如果老師上課有趣,這樣的點名方式無可厚非,可是他上課都是在念PPT,而且那個PPT還是給前幾屆學生看的內容,那樣的話換我也可以當老師。”
要改變代課愈演愈烈的現象,高校首先要重視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們意識到學習知識是為了今后的工作作鋪墊,實踐固然重要,要有仰望星空的知識儲量,才有腳踏實地的工作能力。此外,高校教師也應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了解學生想要知道什么,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計劃,不要只是“綁架”學生的形體而沒有留住他們的身心。同時,學校需做好教學督導工作,老師在上課、監考和其他管理過程中,如發現類似現象,無論是找“代課族”或“代課族”都應受到嚴懲。努力營造和維護積極健康的校園風氣。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學生 大學 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