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高洪波:兩會情緣
五年的全國政協委員生活,五年的政協履職生涯讓人難忘。當年一個小心翼翼的小新兵,轉眼變成從容淡定的老戰士,只需五年的時光之水的洗濯。
C20170320006-zx9
五年來聆聽了五次俞主席所作的常委會工作報告,五次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五次高院周強院長和高檢曹建明檢察長所作的“兩高”工作報告。聽報告之后是聯組會、小組會,以及每年三場的大會發言。話說兩會,會是形式又是內容,會是精神又是物質,會是高層又是基層,會是交流與溝通的平臺,會又是思考與學養的驗證。一個會字,上人下云,云者說也,所以兩會,人說人聽,但可不是人云亦云。這些代表和委員,是參政議政的各界精英,在各自的界別和領域,都是氣場十足、出類拔萃的人物,當然,我本人除外。
就拿我所在的文藝28組而言,有京劇界一批名角:李世濟、梅葆玖、譚孝曾、葉少蘭、朱世慧、張建國、李勝素、楊赤、張克、王立軍、史敏,只可惜李世濟與梅葆玖兩位委員去年離開了,讓大伙一陣感傷。除了京劇界委員,還有滬劇名家茅善玉,三八紅旗手。戲劇之外是文學界、美術界、音樂界乃至文博界、港澳界人士。典型的是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國家博物館呂章申館長……他們都是國寶的守護神,單院長每年的提案都有一大摞,故宮在他手上,變化之大真讓人贊嘆有加。國博的呂館長,本身是書法造詣很深的書法家,在清華大學學的建筑,又在文化部管過計財和人事,關鍵是他在中國美術館工作過八年,這樣素質的人管理國博,成果可想而知。
更巧的是我們組還有我北大作家班兩個同學:軍旅作家唐棟和河北作家何香久,30多年前的同學意外成了同屆同界同組的政協委員,真是小概率事件。唐棟昔日駐扎新疆,以中篇小說《天山深處的大兵》《兵車行》而名世,后調廣州軍區。他這些年以話劇歌劇乃至舞劇創作而名動天下,以至于連獲四屆文華獎。其中一屆是兩部不同的劇獲獎,簡直是奇跡!這幾年每年兩會都能看到他寫的劇,去年是國家話劇院的《杜甫》,今年是西安市話劇院的《麻醉師》,看得我熱淚盈眶,前年是廣東的舞劇《沙灣往事》,歷史與現實在唐棟筆下鮮活靈動,他放棄了小說,卻激活了話劇乃至歌劇和舞劇,所以我跟唐棟兄說道:每逢兩會觀唐劇,兄乃當代關漢卿。信然。另一位學弟何香久,古道熱腸,盡職盡責,先為農民工文化生活呼吁,繼而為基層公務員提薪吶喊,后者讓他在網上挨了很多板磚,但香久寫過電影《焦裕祿》,他因此堅忍而持久,這種堅持的回報是有關部門認可了他的提案,問題一一解決。
我們組曝光率最高的是笑星本山大叔。每次開會,記者的聚焦點都瞄著他,讓他避之不及——也不怪記者,誰叫他21年上春晚呢。本山心系二人傳這門藝術,對京劇名家表現出極大的尊重,我就聽到過他在車上為梅葆玖先生唱京劇,有板有眼,煞有介事。另外他關注底層和鄉村文化需求,對故鄉充滿了感情,在小組發言中屢次提到。所以在分手時我贈他一詩:二十一載春晚情,留得舉國歡笑聲。功過是非人心在,誰言文化無英雄?寫在政協文史出版社我新出版的《春秋走筆》扉頁上,留一個念想。
小組討論會多,小組召集人任務重,我們組的資深召集人是原文化部副部長陳曉光同志,配合他的是陳平、王文章和單霽翔同志。曉光是掌握會場的大師,讓大家一不拘謹又不信馬由韁,既有建議又說經驗,在活潑中議政,在嚴肅中監督,讓我們組的會風與組風一如春風。曉光是歌詞大家,春天的田野上讓他找到昔日的靈感,并且從容使用在五年小組召集人職責上,故而春風和煦,溫暖人心。
五年委員生活,如風而過,如水而逝,對于一個作家而言,是一次特殊的生命體驗,也是難得的接觸中國政治的機緣。特別是這次我代表文學藝術界做了一個關于文化自信的大會發言,更切身體會到一個政協委員的責任與使命。巧在與小巨人姚明同席同組,大會發言由我開頭他收尾,這使我近距離接觸到籃協新主席。與姚明合影后我突然感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將是最重要的直觀體會。因為我號稱魁梧,身高1米80,可與姚明合影后,反差太大,不少朋友說不認識我了。多有趣的兩會,多有趣的故事!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高洪波 兩會情緣 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