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星光燦爛》:探討成功的定義
“我不傻,我只是有點兒笨。”這句話是近日播出的41集都市勵志喜劇《星光燦爛》中的臺詞。這一句話不僅令人印象深刻,也含蓄地道出了該劇的主題思想。從這句話引申開去,創作者通過對主人公耿星光及其他幾位主要人物行為和遭遇的穿插對比講述,對“聰明”“傻”乃至“成功”等的定義進行了藝術化、個性化的詮釋。
《星光燦爛》講述了主人公耿星光從農村來到城市,憑借誠實和勤勞奮斗,感動他人,最終獲得成功、實現夢想的故事。該片表達了只要心中向善,踏實做人,終有一天一定會實現屬于自己夢想的道理。《星光燦爛》從生活的細枝末節中表達希望,并無大善大惡,大是大非。劇中也無真正意義上的“反派”,有人有愛開玩笑的一面,也有愛占小便宜的一面;有人家底殷實,但背井離鄉,自力更生;有人脾氣暴躁如雷火彈,但是為了生病的女兒能傾盡所有……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星光燦爛》在熱鬧喜劇的背后,給了觀眾無限深思的空間。
當下,成功的故事很多時候被過度地解讀。在一些人眼里,成功仿佛只代表有錢有勢,他們認為只要擁有高學歷、精明的頭腦、老到的處事、世故的為人、顯赫的家庭背景、廣博的人際關系等,就能獲得打開通往一切幸福大門的鑰匙。在這種片面的成功觀念影響下,有的人前赴后繼、樂此不疲。這些所謂“成功學”的概念,劇中的耿星光一條都不符合。這個從東北農村陰差陽錯來省城打拼的大齡青年,沒有太多文化和專業技能,有的只是質樸耿直的個性和堅持不懈的執著。劇中,一些人的“聰明”看似給他們帶來了地位或利益,卻并沒有為他們換來幸福,像賀子鵬那種大老板看似光鮮,然而還是鬧得眾叛親離。反而是在這些“聰明人”眼中的“傻光子”,堅持以真誠勇敢的信念面對生活的磨難,努力經營自己的生活,并用行動影響和感動了身邊人,最終迎來自我的蛻變。
為什么耿星光就能獲得成功呢?問題就在人們對“傻”的理解不同。對于那些“聰明人”來講,不基于自己的利益去做事,那就是“傻”。所以,在電視劇中,總能看到某個人物苦口婆心地教耿星光如何變得聰明一點兒。可是,耿星光就是轉不過來這根筋,還是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待人處事。說急了,小聲地辯解一句:“我不傻,我只是有點兒笨。”其實,知道自己笨,正是耿星光的聰明之處。也就是這一點,造就了他與眾不同的成功之路。他做事從不采取投機取巧的方法,因為他知道自己笨,那種“耍小聰明”的方法他做不來。他習慣于用自己的笨方法,按部就班、踏踏實實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安心做一件事情,最終他成了別人眼中不可思議的傳奇。
隨著城鎮化發展,大量勞動力進城務工,成為當下中國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這個務工人員的群體龐大,他們的所思所想、喜怒哀樂,有太多值得影視作品言說之處。電視劇應當反映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問題,切中時代發展的命脈,反映人民群眾關切的現實問題。《星光燦爛》的創作者敏銳地抓住了這一題材缺口,深入現實生活,立足于當下國情,如實還原進城務工人員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劇中人物所面對的沖突、誘惑和抉擇,很多都能在現實中找到一個對應面。正因該劇充分貼近現實生活,從而引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和心靈震撼。主人公耿星光努力執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更讓身處在各種價值觀交融碰撞中感到迷惘困惑的觀眾認識到了成功的真諦,為普通人指明了一個可以借鑒的奮斗方向。
近幾年,IP改編劇盛行,玄幻古裝劇扎堆,一批懸浮于現實之上的作品正強勢占據著銀幕熒屏,粗制濫造、令人詬病者多,能夠留存下來、成為藝術經典的優秀作品卻屈指可數。這讓我聯想到《論語》中的“鄉愿”形象,孔夫子評價其為“德之賊也”,漢末文學家徐干在《中論·考偽》中給出解答:“鄉愿亦無殺人之罪,而仲尼惡之,何也?以其亂德也。”有的IP改編劇和玄幻古裝劇亦是如“鄉愿”,雖未宣揚惡行,也未唾棄善意,看似無功無過,實則擾亂了文藝市場應有的秩序。時代正呼喚更多反映火熱生活的藝術佳作能涌現出來。在這種創作背景下,現實題材作品《星光燦爛》的出現,恰逢其時。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星光燦爛 成功 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