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央視315晚會直播“換臉術” 360專家解密破解原理
中新網3月16日電 隨著刷臉登錄、刷臉取款、刷臉開戶成為現實,人臉識別已成為支付系統、銀行類軟件常用的身份識別手段,然而這種新興認證方式的安全性卻并非無懈可擊。就在剛剛結束的央視315晚會上,主持人在360人工智能研究院獨家技術支持下,僅憑一張觀眾自拍照就上演了現實版“換臉術”,成功攻破人臉認證。
【現場】主持人變臉現場觀眾 騙過人臉認證
晚會消費預警環節,主持人現場提供了一張自己的證件照,大約一分鐘后,這張照片由靜態變成了動態,能眨眼、微笑。之后,主持人打開手機中的某人臉識別APP,按照刷臉登錄步驟操作,直接登錄成功。
下一步演示則更讓觀眾震驚。主持人隨機邀請了一位現場觀眾,并找到觀眾個人微博中一張公開發布的自拍照。“大家請看好,我能讓他的照片聽我指揮。”經現場技術處理,這張照片被快速生成了與觀眾本人一模一樣的3D人臉模型。
隨后,主持人對準手中的手機鏡頭,將觀眾的3D臉模套在自己的臉上直接“換臉”,按照APP中活體檢測的提示依次完成眨眼、轉頭、微笑等動作,竟然騙過了APP,順利完成了活體檢測認證。
【解讀】人臉識別對活體檢測重視程度不足
為這次互動演示提供獨家技術支持的360人工智能研究院視覺分析專家邱學侃解釋,360人工智能研究院利用人臉關鍵點定位、自動化人臉動效技術及3D建模技術,將照片由靜改動、由平面變立體且可運動,最終騙過了刷臉登錄和活體檢測。
邱學侃表示,現階段人臉認證技術還不能在所有場景做到非常成熟,盡管人臉比對的精確度很高,但大部分的人臉識別系統對活體檢測的重視程度不足,使用的算法比較簡單,破解并不困難。這種情況下,若將人臉識別作為唯一密碼屏障,雖然能夠提供便利性,但卻存在安全隱患。
對此,邱學侃建議個人用戶,在使用人臉識別認證時,應對使用場景進行評估,做好方便性與安全性上的平衡。比如,在一些不含有個人隱私信息的APP上,使用刷臉登錄就非常方便,而在儲存個人隱私、資金財產等重要信息的APP上,則應該啟動多重認證方式。
同時,他建議相關技術廠商,不僅要關注人臉比對的準確率,還應關注活體檢測及人臉識別系統的使用場景,提高研發能力。在高級別安全場景使用時,應當將人臉與聲紋、指紋、虹膜及其他生物認證信號相融合,多個方面同時發力,從而提高安全門檻,保障用戶安全。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315晚會 直播“換臉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