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聚焦全科醫生體系建設
農工黨中央:為“健康守門人”提供政策保護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常委、農工黨中央副主席何維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目前全科醫生在我國的發展還遠遠不夠,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實現全科醫生前期收入高于專科醫生、后期低于專科醫生,實現二者職業生涯的總收入基本持平的格局,從而讓家庭醫生規模迅速擴大,推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目標加快實現。同時,加大醫學院校對全科醫生的培養力度,向社會輸送全科醫生人才,并建立全科醫生實習機制,讓全科醫生盡早實習。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以推進“健康中國”為己任的農工黨中央對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關注與思索,從未停止。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農工黨提交了《關于深化醫學教育改革,筑牢健康中國人才支撐基礎的建議》的提案,為加快醫學教育改革、醫療改革、建立“三級”診療、建設全科醫生體系建言獻策。
1 人才短缺成阻力
2014年開始,我國啟動了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的工作,培訓招生人數達15萬人,但注冊全科醫生的人數只有33%左右,參加培訓的近70%的醫務工作者沒有注冊成為全科醫生。調查發現,在青島,原計劃招聘基層全科醫生240人,僅有90人報名;在南京,首屆全科醫生培訓計劃招收110人,結果卻只招到49人;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同樣遭遇了報名不足的困擾,每年招收規培生20人,報名人數最多時只有18人。
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量快速增長,醫療衛生行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亟待醫學教育發展予以進一步人才支撐。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衛生人力資源人均量尚有差距,每千人口醫生數和護士數以及醫護比均低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優質醫療人力資源嚴重不足。
農工黨中央參政議政部副部長王素芳告訴記者,從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到《健康中國2030》,從醫療轉向預防、強基層的方針已經明確,全科醫生數量不足是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記者了解到,我國注冊的全科醫生近8萬人,僅占執業醫師總數的3%。農工黨中央給出的數據顯示,在OECD(經合組織)國家,全科醫生占醫生總數至少在1/3以上,一些國家已達50%。針對醫生總量,尤其是全科醫生數量不足,醫學教育質量參差不齊、整體水平不高的問題,農工黨提出,要改革傳統教學方法,與整合型臨床、臨床與公衛教學相結合。打破臨床前與臨床教學壁壘,安排醫學生盡早進入臨床實踐。
2 職業前景不明朗
去年,河南省衛生廳結題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2/3的基層培訓合格人員不愿將執業范圍變更為全科醫學專業。國家醫改目標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逐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實現城鄉每萬人有兩到三名合格的全科醫生。這將成為我國基層醫療服務今后發展的方向,可以說是很有前途的,為何基層醫生不愿干全科?
在調研中,農工黨中央發現,與同行相比,全科醫生在醫療領域里常常被認為是“二等醫生”,很多醫生認為,作為全科醫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
“相關政策環境還有待完善,基層全科醫生崗位吸引力不強,工資待遇較低,職業發展前景不理想。”全國政協農工黨界委員戴秀英告訴記者,基層全科醫生本來就總量不足,城市大醫院擴張,又吸走了一部分骨干,使得基層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更為嚴重。
為此,農工黨中央建議,提升醫學教育的戰略地位,為推動全面深化醫改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人才支撐。將醫學教育改革作為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重要抓手,全面提高醫學教育質量,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和質量評價等教育教學綜合性改革,為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3 體系建設要加強
如何推進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和專科醫生制度建設?農工黨中央提出,建立一支人數眾多、遍布城鄉的高素質全科醫生隊伍,以及標準化、規范化的專科醫生培訓制度。
何維認為,當前我國全科醫生嚴重短缺,已成為健康中國建設和全面深化醫改的短板。為此他建議,通過建立宏觀管理協調機制,加強全科醫學學科建設,通過推行“5+3+2”全科醫生培訓等方法,深化醫學教育改革,加快優質全科醫生培養;通過大幅提高全科醫生的薪酬待遇,制定坡度小、臺階少、出口大的全科醫生職業發展路徑,探索以全科醫療為主的服務模式等,加快全科醫生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全科醫生從業的吸引力。
據了解, 2014年10月,農工黨主導的“同心全科醫生特崗人才計劃”啟動;同年9月,農工黨與貴州省遵義醫學院達成協議,后者成立全科醫學系,培養全科醫生,該校原有的1100名定培學生全轉到全科醫學系。在課程設置上,除了常規的課程之外,對于中醫和康復以及保健、兒童疾病預防等方面均進行了專項培訓,同時,在實習內容上,全科醫學系的學生大多安排在疾控中心實習。
農工黨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加強全科醫生建設需要多方協同,多措并舉,為醫學教育改革提供堅強保障。建立醫學教育宏觀管理協調機制;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兒科、精神科、老年醫學、護理等緊缺人才培養;堅持醫學院相對獨立辦學的原則,為基礎與臨床有機結合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健全投入機制,支持教學改革。構建以政府投入為主,學校、醫院、社會共擔的醫學教育投入機制等等。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全科 醫生 農工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