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馬立群:強化校企合作 造就中國工匠
今年兩會上,中國智造、工匠精神等話題再次引起代表委員們的關注,而中國職業教育也再次成為熱點話題。
筆者以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發展職業教育的主要途徑。“校企合作教育”一詞最早出現于20世紀初的美國。各國關于校企合作的名稱各不相同,如美國稱為合作教育,德國稱為雙元制教育,英國稱為三明治制度,日本稱為產學合作等。雖然在稱謂上各不相同,但從實質來看,各國開展校企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適應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以及對新興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這方面,國內已經在理論與實踐上有過一些較為深入的研究,可供我們學習探討。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存在政府、行業、企業、院校等四大層面的問題,這是系統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以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大障礙,也是當前職業教育宏觀政策亟待破解的焦點問題。為此,我們應積極構建制度化、常態化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形成政府、企業和學校互動的長效發展機制。
首先是建立校企合作法律制度。有必要出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從立法的角度明確規定校企合作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及不履行義務應承擔的責任等,以有效約束校企合作各方的行為。
其次是明確各級政府的責任。政府有責任為校企合作牽線搭橋,做好監督和指導工作,系統設計校企合作政策框架,制定校企合作相關法規條例等。
此外,各級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制度,通過監管和指導,使校企合作更多地從企業實際出發,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多方面與企業需要接軌,強化企業和學校落實法律法規的力度。政府還應加大激勵力度,出臺財政、稅收、信貸等優惠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職業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校企合作規模越大、關系越密切,效益越突出。各職業院校要加強與定點合作企業的聯系,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學校和企業可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工作機構,如校企合作委員會,負責校企合作發展規劃的制定。各教學單位要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突出重點、整體推進,把校企合作工作抓細抓實。要進一步落實人才需求預測、專業調整與設置、人才目標定位、課程開發、教材建設、實習實訓等工作。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聯席會議、實訓基地管理、“雙師型”教師考核獎勵及合作專項經費使用等規章制度,確保校企合作工作的有序高效。同時,向學校及學生開展實習實踐效果調查和評價,對企業提供的實踐情況進行改進和完善。在招生方面,一是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招生、培訓、就業計劃,對學生開展培訓,使其達到企業生產基本要求,實現就業;二是學校面向企業接收在職職工,針對工作崗位發展變化的要求,開展短期培訓,滿足受訓職工技能提升、崗位轉換等方面的需要。在學生管理方面,由校企共同實施對學生的考評。
作者:馬立群委員(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齊齊哈爾大學校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馬立群 校企合作 中國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