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80后代表白瑪曲珍:我為9000多名門巴族群眾“代言”
不論是在人民大會堂還是在西藏代表駐地,80后全國人大代表白瑪曲珍都很受人關注。獨特的門巴族服飾與裝束,燦爛的笑容,來自全國最后通公路的縣城,都使得白瑪曲珍成為受人關注的焦點。
從西藏墨脫到北京,跨越幾千里,赴一年一會;拾大會堂39級臺階,受萬民囑托,唯全心全意。五年的履職時間,白瑪曲珍把門巴族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建議建言帶到大會上來,為家鄉(xiāng)群眾鼓與呼。“無論何時,我都會以全國人大代表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踏踏實實地堅守在基層,為群眾分憂解難。”白瑪曲珍說。
成長之路:從墨脫出來又到墨脫
白瑪曲珍的家鄉(xiāng)墨脫,被譽為高原“孤島”,2013年才結束“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縣”的歷史。路,牽動著一代代墨脫人的心。
到現(xiàn)在,白瑪曲珍還清楚地記得自己10歲那年,第一次走出墨脫去林芝上學的情景:徒步4天,翻越雪山,再坐汽車“顛簸”到林芝。300多公里路,足足5天才走完。
“一路上不知道哭了多少次,身上爬滿了螞蟥,哭;腳磨出了血泡,哭。”白瑪曲珍依舊記得,是父親背著干糧、衣物,拉著她的手一步步走出墨脫的。
小學畢業(yè)后,白瑪曲珍考上了內地西藏班。由于交通不便,“常回家看看”對于她來說是種奢望,中學7年,在外求學的她只在暑假回過墨脫兩次。也就是從那時起,白瑪曲珍暗下決心:長大后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鄉(xiāng)的孩子不再受苦。
2009年從長安大學畢業(yè)后,白瑪曲珍參加了西藏公務員考試,并向組織部門申請,要回家鄉(xiāng)墨脫工作。此時她已經在廣東、北京、西安三地生活、求學十多年,完全有機會留下參加工作。
當記者問起白瑪曲珍為什么會選擇回到家鄉(xiāng)而不是留在其他大城市時,她堅定地回答,“自己家鄉(xiāng)的人都不出力,都不愿回來的話,那還指望誰幫助我們呢?”
回到家鄉(xiāng),看到熟悉的門巴族服飾,聽到熟悉的門巴語,白瑪曲珍的內心重新有了歸屬感。2012年,在墨脫縣發(fā)改委工作兩年后,白瑪曲珍又一次做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選擇:主動申請到縣里一個貧困村——巴登則村工作,擔任下派第一支部書記。
巴登則村是位于邊境上的一個小村莊,居住著147名村民,全部是門巴族。“沒什么別的想法,只是希望用我學到的知識去幫助他們改變生活現(xiàn)狀。”白瑪曲珍說。
代表之路:為9000多門巴族群眾代言
“全國人大代表是一個榮譽,更是一種責任。”白瑪曲珍說,
白瑪曲珍是本屆代表中,門巴族的唯一一位全國人大代表。2013年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時,她心里還有一些緊張與惶恐。5年來,她已經有足夠的自信與從容去面對了,她提交的關于邊境地區(qū)交通建設、提高邊民補助等9份有關家鄉(xiāng)建設和民生發(fā)展的建議都得到了回應和落實。
“在外學習那些年,看到別人出門坐汽車、坐火車、坐飛機,而墨脫人民想到外面看看,卻只能靠雙腳。”白瑪曲珍說,去的地方越多,越覺得只有路通了,才能讓墨脫人接觸外界,改變自己。
墨脫人怨的是路,盼的是路,同時也是鄉(xiāng)親們對白瑪曲珍作為代表的重托。經過細致調研后,2013年第一次參會,白瑪曲珍就提出了“盡快讓墨脫擺脫高原孤島的制約”的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回應和落實。2014年3月,第二次赴京參加全國兩會的白瑪曲珍再次帶來關于路的建議——“讓墨脫實現(xiàn)鄉(xiāng)鄉(xiāng)通公路”。
2013年10月31日,墨脫公路正式通車。“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縣”成為歷史,墨脫人走出大山不再是難事。
白瑪曲珍感慨地說,路越來越好,墨脫人看到了外面的精彩,心里有了對比,思想也悄然轉變。村里不少想跑運輸?shù)男』镒佣荚诼耦^考駕照,外出當建筑工人的村民也越來越多。不僅如此,木板、水泥等建筑用材順利地入了村,世代居住在木屋里的墨脫人住上了新居。
5年來,白瑪曲珍努力把門巴族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建議建言帶到大會上來。而這5年,也使她的人生追求有了質的蛻變。回顧5年的履職經歷,白瑪曲珍說,今后無論何時,我都會以人大代表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踏踏實實地堅守在基層,為群眾分憂解難。
追夢之路:守護好門巴族的“精神家園”
“上小學以前,家里的對話,全部使用的是門巴語。現(xiàn)在我雖然能聽得懂,但也不太會說,我的孩子就更不會說了。”作為人口較少民族的一員,白瑪曲珍很關心本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白瑪曲珍告訴記者,近年來,通過國家的集中扶持,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qū)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yè)得到較大提升,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但文化保護傳承卻不樂觀。特別是隨著與外界交流漸多,使用本民族語言的人卻在減少。
生活在西藏東南部墨脫縣、錯那縣等地的門巴族,有9000多人,屬人口較少民族。酒歌、舞蹈、服飾、手工藝等都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門巴族人民引以為傲的財富。
“我們門巴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很多東西只能靠口口相傳,但如果有一天,連語言都不會說了,很多東西難免流失。”白瑪曲珍說,現(xiàn)代化的改造,讓古老的門巴民族逐步發(fā)展起來,而這個民族所經歷的過往,所獨有的精神家園,不應就此消逝。
這兩年來白瑪曲珍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致力于門巴族文化的挖掘、保護與傳承。2016年,她在兩會上提出了保護傳承民族語言的建議: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由教育部門牽頭,在縣級成立民族語言保護和發(fā)展的專門機構、扶持鼓勵成立民間民族語言保護協(xié)會。
讓人欣喜的是,這個建議已經在逐步落實中。去年,林芝文化部門以及墨脫縣已經組織人員收集門巴風俗、神話傳說和民間歌謠等,采訪民間藝人,將他們彌足珍貴的記憶,通過口述翻譯記錄下來,形成翔實的文字材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大對民族地區(qū)發(fā)展支持力度,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保護和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fā)展,推動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繁榮。“讓我非常振奮、備受鼓舞,更有信心去保護門巴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白瑪曲珍說。
白瑪曲珍認為,現(xiàn)在被動與倉促式的文化遺產保護是眼前的無奈之舉,長遠的保護應該是本民族群眾對民族文化的認知、興趣與參與。“可以通過擴大徒步游規(guī)模,在沿途村寨增加非遺展示,吸引游客前去觀光體驗,增加民眾收入,通過市場經濟的活力來激發(fā)文化保護的內在動力。”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門巴族 群眾 墨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