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多位部長于“部長通道”為中國經濟把脈開方
經濟趨穩向好 風險仍需防范
多位部長于“部長通道”為中國經濟把脈開方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張春莉 郜曉文)3月1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文化部、司法部、國資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統計局等12位部長在人民大會堂兩會“部長通道”回答記者提問。其中,國資委主任肖亞慶等多位部長話的題涉及經濟改革與發展,包括企業負債率和去桿杠、財政轉移支付、營改增、宏觀經濟走勢等問題。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央企總負債率逐漸穩定下降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中央企業一共102家,目前總的負債率66.6%,比去年下降了0.1%。其中80%以上負債率的有12家,超過85%的有4家。總的負債率應該說逐漸穩定下降。
肖亞慶認為,降低負債率的企業首先要增加效率;其次是嚴格控制盲目的投資,單純為了擴大規模特別是融資性的貿易,這是要嚴格禁止的;第三是企業的發展一定要和市場規律相結合。 “去杠桿、降低債務是中央企業今后一段時間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但是,總的債務風險,是安全的,可控的。”肖亞慶說。
財政部部長肖捷:中央財政將加大支持困難地區力度
“雖然中央財政自身也不寬裕,但是我們寧可自己手頭緊一點兒,也要想辦法擠出資金支持困難地區。”財政部部長肖捷說,今年中央財政加大了對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地方財政收支壓力進一步凸顯。近年來,中央財政加大了對地方特別是困難地區的財力支持力度。
“比如,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的獎補資金2230多億元,安排老少邊窮轉移支付資金1830多億元,還安排階段性財力補助資金300多億元。”肖捷說,這些資金都比去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他表示,在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特別是困難地區財政支持力度的同時,將引導地方各級財政將財力向基層、向困難地區傾斜。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今年營改增將有4個“增效劑”
2017年,政府承諾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繼續落實完善營改增試點。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今年營改增將有4個“增效劑”,讓企業對減稅更“有感”,包括適時完善社會關注的建筑業營改增政策。
他指出,2017年,營改增試點將在時間上增效,4大行業改革實施時間比去年要多4個月;在稅制上增效,增值稅稅率將由四檔變為三檔;在抵扣上增效,去年新增不動產剩余40%的抵扣要結轉到今年。
“第4個,政策上也會增效,針對建筑業老項目漸少、新項目增多等情況,國家稅務總局正在會同財政部適時適當完善相應的政策措施。”王軍說。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組建統計執法監督局,有案必查,違法必究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回應遼寧省經濟數據造假問題時表示,經過中央有關部門同意,國家統計局已經組建統計執法監督局,有案必查,違法必究。
寧吉喆說,針對統計數據造假問題,首先要加大改革,認真貫徹執行去年10月中央深改組通過的《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在統計系統建立一整套覆蓋全員、全鏈條、全流程的統計數據責任制;同時加強問責,不僅要對統計部門負責人問責,還要對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問責,黨政同責。
“要加強法治。”寧吉喆表示,要按照中央改革意見的要求,一旦有統計違法案件弄虛作假發生,一票否決,零容忍,絕不姑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中國經濟有望從“L”型“一豎”過渡到“一橫”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表示,中國經濟發展正從上半場的降速階段,過渡到下半場的提質階段,經濟走勢有望從“L”型的“一豎”過渡到“一橫”。
他指出,從國際來講,中長期利率回升,美元升值的沖擊波在減速,大宗商品價格趨穩,制造業PMI持續回升,新興經濟體改變了連續5年經濟減速的趨勢;從國內來看,經濟增長緩中趨穩,結構調整加快推進,企業效益明顯改善,就業形勢連年好于預期,PPI連續8個月上升,國際貿易打破連續2年負增長態勢,今年前2個月進出口總額連月大幅度增長,經濟質量和效益穩步改善的態勢正在形成。
但李偉也表示,“一”橫走勢,指的是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態勢相對平穩,并不排除出現短期波動;中國經濟開始走入下半場提質階段,也不意味著經濟轉型已經成功。“我國經濟還有很多難題需要破解,甚至要做好應對可能出現較大風險的充分準備。”李偉說。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