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國產奶粉需要工匠精神
國產奶粉需要工匠精神
農工黨中央呼吁深化嬰幼兒配方乳粉供給側改革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汪俞佳)近年來,時有發生的乳制品質量安全事件對消費者信心造成了負面影響,大家普遍對國產乳制品消費意愿不強。加之因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國產乳制品成本偏高,相關企業效益差,導致整個民族乳業發展困難。
網絡圖片
國產奶粉究竟應該如何突圍?
農工黨中央此前了解到,國家已針對乳制品,尤其是嬰幼兒配方乳粉啟動最嚴監管機制,去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更是將我國藥品監管方式借鑒到食品安全監管領域。農工黨中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內乳制品企業在儀器設備投入、內在質量管理、檢測檢驗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不少大型乳制品企業還開展了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展示活動,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遺憾的是,這些舉措并未在短期內恢復民眾對國產乳制品的信心和信賴。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638家,主營業務收入3328.52億元,同比增長僅1.66%;利潤總額為241.65億元,銷售利潤率為7.26%,同比下跌23.09%。
“消費者還是更愿意買進口奶粉,而不是國產奶粉。”
如何更快地恢復和提振大家對國產乳制品的消費信心,確保整個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農工黨中央認為,要從最敏感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入手,加大供給側結構改革力度,把企業發展重心轉到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目標上來,以工匠精神做好國產奶粉。
“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發展歷史尚短,相關基礎研究薄弱,尤其是對母乳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家層面研發支持力度遠遠不夠。”農工黨中央建議,由科技部牽頭,依托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相關企業,盡快建立中國母乳研究數據庫,用“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開展與母乳有關的公益性基礎研究,在此基礎上帶動相關乳制品企業加強對中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研發力度,研究真正適合中國寶寶的配方乳粉。
同時必須嚴把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原料奶質量關。農工黨中央建議,建立區域性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生產集中養殖基地,以及配套的支持保障系統。同時,鼓勵國內相關企業積極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在亞洲、歐洲、大洋洲、南、北美洲等地建設和發展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牧場,加大乳品加工基地與奶源基地的對接力度。另一方面,監管也要同步跟上,必須構筑好社會和消費者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線。
農工黨中央還發現,當前,我國執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原料奶標準是2010年版生乳標準,其中,乳蛋白含量從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質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菌落總數從2003年的每毫升50萬調高至了200萬,被專家們形容為“歷史性倒退”。“應該根據國際嬰幼兒奶粉生產指標,重新修訂國家生鮮乳標準,引導消費者恢復對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信心。”
除了嚴把質量關,企業的后續發展能力如何保證?創新是關鍵。農工黨中央希望,通過降低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稅負、減少生產領域交易成本、促進投資者更有效地進入各生產領域等改革措施,引導企業增加科技創新經費投入,高效整合全球優質資源,激發相關企業、科研院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整體技術創新和產品結構升級。
調研中,農工黨中央體會到,重振消費者的信心,一定要讓他們知道政府和相關企業為提升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所作的努力,告知消費者符合我國標準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更適合中國寶寶的生長發育,使公眾在獲取相關乳制品科學信息和育嬰知識基礎上主動選擇安全信任產品。“要通過電視專門頻道、網絡媒體等渠道,加強對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科學客觀的正面宣傳,讓國產奶粉重新走進百姓家。”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國產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