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臺灣省代表團開放日:兩岸交流融合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原標題:“兩岸交流融合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臺灣團開放日側記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查文曄)10日上午的人民大會堂臺灣廳,華燈璀璨,人頭攢動。來自境內外數十家媒體的記者架起“長槍短炮”,齊齊對準舉行開放日的熱點團組——臺灣省代表團。
在完成審議民法總則草案等議程后,臺灣團13位代表集體接受采訪。大陸對臺大政方針、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兩岸民間交流、臺籍代表履職、兩岸關系走向……代表們圍繞熱點話題各抒己見,侃侃而談,氣氛熱烈。
對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兩岸關系的表述,安徽省臺聯會長陳清海代表認為,報告展現了大陸堅持“九二共識”,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臺獨”的堅定決心,這是對“臺獨”分裂勢力的嚴正警告。報告中多次提到“和平”,在當前兩岸關系復雜嚴峻的局面下,這展示了大陸方面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最大誠意。
“報告還提出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為來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臺灣同胞特別是青年提供便利,這充分釋放了大陸為臺灣同胞謀福祉的善意,說明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進程并未因臺灣政局的變化而停步。”陳清海代表懇切地說,兩岸同胞既要共享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成果,也要共擔維護國家統一、反對“臺獨”分裂的民族大義,防止兩岸關系逆轉倒退。
談起大陸方面為“登陸”臺胞做的實事,福建省臺聯會長江爾雄代表如數家珍:開放臺胞進入事業單位就業試點、開放專業資格考試、放寬臺資個體工商戶經營范圍、啟用卡式臺胞證……作為兩岸交流先行先試基地的福建,近年來在對臺交流上更是走在前列。
“未來大陸方面還將出臺切實措施,幫助臺胞解決出行難、辦事難等具體問題,打通惠臺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江爾雄代表打比方說,未來大陸方面的門會敞得更開,還會讓進來的路更順暢,讓屋子里面更亮堂。
“只要是有利于臺灣同胞福祉的事情,大陸方面都會努力去做好。兩岸交流融合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江爾雄代表信心滿滿地說。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云英代表則向境內外記者介紹了臺灣團歷史和代表履職情況。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從第一屆開始就有臺灣省籍代表。1975年,第四屆全國人大首次設立了臺灣省代表團。
據介紹,目前臺灣團共有13名代表,他們大多是在大陸出生的臺灣省籍同胞,其中既有黨政機關領導干部,也有在科技、文教、醫衛等領域貢獻突出的專家學者,還有經濟界代表人士,可謂精英薈萃,濟濟一堂。
“我們來自祖國東西南北各個省份,代表著各個行業,有很多接觸基層老百姓、專業服務對象和臺灣同胞的機會。圍繞他們關心的問題,我們做了很多調查研究,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訴求,最后轉化為文字,用議案和建議的形式提交全國人大。”陳云英代表說。
據介紹,五年來,臺灣團代表共提交約300份建議,其中三分之一屬于涉臺建議。今年,陳云英提交的是關于幫助在大陸高校就業的臺籍青年教師解決困難的建議。
“現在臺灣團是13名代表,將來祖國完全統一后,臺灣團的代表名額應該不止這么多。”陳云英笑著說,他們13名代表是幫臺灣同胞先“卡位”,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職責,維護好臺胞的福祉和權益。
在安排盡可能多的代表回答問題后,代表團團長、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回答了最后一個提問,問題是關于如何看待近期兩岸關系中出現的一些不和諧事件,例如有臺灣高校由于在招收陸生過程中簽署“一中承諾書”而受到當局警告等。
“為什么要揪住這些校長不放呢?我覺得這些大學校長沒有做錯。”曾多次赴臺進行學術交流的汪毅夫呼吁,臺灣當局應回到兩岸同屬一中的立場上來,不要為兩岸交流制造人為障礙。
“任何力量都無法破壞兩岸一家親,無法破壞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汪毅夫相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主流民意,希望未來的兩岸關系能暖起來。
不知不覺,1個多小時的集體采訪很快過去,記者們意猶未盡,仍有不少記者高舉著手,期待提問。汪毅夫笑著向大家說抱歉:“謝謝媒體朋友們!你們辛苦了。我們來年再見。”
編輯:楊嵐
關鍵詞:代表 兩岸 大陸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