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原創 本網原創
?全國人大代表刑克智:促進農民福利性資產資本化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張春莉)“宅基地和承包地作為一種社區成員福利無償分配給成員農戶,同時,國家為了保護農戶獨享福利性資產,充分發揮其保障功能、居住功能和生產功能,制定了多重限制性政策?!比珖舜蟠硇炭酥钦J為,以前農民以農為業,以農為生的農村經濟環境下,禁止宅基地和承包地的流轉是客觀現實的理性選擇。
刑克智表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農村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大量農民從農業和農村中轉移出來,成為我國特有的“農民工”。由于多重制度的制約,我國農民長期處于“半市民化”狀態,過著“亦工亦農”“亦鄉亦城”的生活。隨之,他們擁有的福利性資產從昔日的“命根子”轉變為“雞肋”。
“從福利性功能讓渡于財產性功能,原有的限制性政策已經不適應當前的農村社會經濟環境。”刑克智說。
為此,刑克智建議:首先,建立農地承包權和宅基地使用權退出機制、補償機制、風險防范機制、激勵和約束機制;其次,建立全國統一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界定標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界定應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界定下來,做到有法可依;第三,探索福利性資產以股份合作、抵押融資等多種形式實現資本化。地方可以建立農業抵押貸款公司,在小范圍內對農戶福利性資產進行作價融資或者作價入股成為集體經濟組織股份模式的試點,從而實現資產到資金的轉變。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刑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