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原創 本網原創
杜宇新、趙雨森、何小平委員聯名建議:保護黑土地這極為珍稀的農業資源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 胡京春)“黑土耕層對糧食產量也有較大影響,平均耕層每減少1厘米,玉米減產78.2千克/公頃,大豆減產15.4千克/公頃。黑土質量持續下降,乃至流失殆盡,勢必影響東北地區作為‘中國商品糧戰略后備基地’的戰略地位,直接危及國家糧食安全,也將使農業發展不可持續。為此,全國政協委員杜宇新、趙雨森、何小平聯名建議,國家層面給予黑土地質量問題更多關注和支持。
網絡圖片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考察時特別指出了“黑土地資源沙化、堿化、退化比較嚴重”的問題,要求“采取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調動農民積極性,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東北黑土區分布跨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自治區,且各地都面臨著土壤質量下降的共性問題,因此,他們認為,對黑土保護問題,除地方黨委政府采取積極措施外,國家還應從戰略層面給予東北黑土區整體性專注和支持。
東北黑土區近年土地質量不容樂觀,近年黑土地質量總體仍呈漸進下降趨勢,黑土地質量下降的成因是復雜的,既有水蝕、風蝕、凍融、長坡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問題突出,用養普遍失衡,技術研發、推廣、應用等環節多有掣肘,黑土質量監測和預警還缺乏數據支持。
為此,他們提出,將黑土資源保育與可持續利用作為一項重大生態工程,上升成為與我國目前“六大生態工程”并列的重大生態工程,構建黑土保護補償機制,建立黑土耕地補償資金和土壤保護基金,將黑土耕地保護納入財政轉移支付。在工程項目政策安排中應充分體現專門針對“黑土地保護”的深松整地、免耕機械購置、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保護性耕作、有機肥生產等補貼政策,使糧補與地補并行,在政策上充分體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他們還建議,應及早制定《東北黑土資源保護條例》。規劃打造“東北黑土區”國家級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快落實國務院發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優先選擇東北黑土區耕地土壤與農產品協同監測與評價試點,突出對優質黑土資源生產出的有機農產品類別劃定與支持,擴大“東北黑土區”農產品綠色有機生態的品牌效應,營造全民保護黑土資源的輿論環境和市場環境。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黑土 保護 資源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