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共商國是>張高麗 張高麗
[回顧]張高麗參加聯組討論側記:不忘教育人使命
不忘教育人使命
———張高麗參加教育界聯組討論側記
本報記者 解艷華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來到北京會議中心看望教育界委員,并與委員們一起研討教育發展大計。
隨著教育規模的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已成為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委員們認為,導致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深層次原因,是不能滿足需求的供給側結構性問題,如何推進教育結構性改革,成為委員們爭相建言的話題。
“高等教育處于西弱東強的結構性失衡狀態,占近半壁江山的西部12省,高校不足全國總數的1/4,適應當地發展需求的高水平大學更少。全國沒有部屬高校的14個省區,西部占了9席;985高校39所,西部僅6所。”第一個發言的馬德秀委員一開始就拋出一組數據,張高麗副總理頻頻在紙上記錄。
“一些學校更多的重視學科建設,重視爭取博士點、碩士點上,而不大重視專業建設;重視科研工作,而不大重視教學工作,學科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不夠;資源分配更多以學科建設為導向,專業建設在政府和學校的資源配置中處于劣勢地位。”丁烈云委員認為,目前高校千校一面,如出一轍,唯有辦出特色,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
聽到這里,張高麗副總理插話說:“教育要調整結構,各方面都需要資金。我是管財政的,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國家財政收入也在減少,但無論如何,國家投入教育、科技的資金一定會保證。在資金使用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把錢用好,每一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說完這句話,委員們掌聲雷動。
在4日下午的聯組發言中,教育界多位委員都提到要改革現在不適應教育和科技發展的管理模式。在馮俊委員看來,現有人才計劃暴露出政出多門、范圍重疊且分布不平衡等弊端,導致了許多學者“人才疊冠”,學術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為此,馮俊建議,建設完善的人才評價機制、遴選機制和培養機制。朱和平委員建議,可安排部分“985”和“211”理工類高校整體或部分轉型為應用型高校,重點是與高端制造業對接,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的應用型高校。王長華委員建議,分類研究制定科研經費預算編制參考標準,引導項目負責人據實合理編制預算,改變預算與使用需要脫節的現象,讓科研勞動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和適當回報。
除此之外,宋永忠委員講到江蘇部分地區農民工隨遷子女就讀的困境,劉長銘委員談到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對此,張高麗副總理回應說,2020年,我們即將進入小康社會,這期間,扶貧是一場攻堅戰,扶貧不僅要解決貧困地區人口的溫飽問題,還有教育問題。張高麗問宋永忠:“你們學校的學生有沒有到貧困地區去支教?在貧困地區,一個人能上大學,一家人都受益,教育改變命運,一點都不夸張。”
2個半小時的討論中,張高麗時而認真記錄,時而加入到一些重要問題的討論中。講真話、說實情、談問題、提建議,氣氛熱烈而溫馨。委員們發言過后,張高麗寄語教育界委員,一定要把“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都有人生出彩機會。
編輯:楊嵐
關鍵詞:教育 張高麗 委員 全國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