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西安市委書記與政協委員暢談大西安發展
人民政協網西安2月28日電(記者路強)“我市技術成果交易居副省級市第一與GDP排名靠后反差強烈”;“要精準發力,加大科技轉化力度,政府應營造好政策環境、人才環境、金融環境”;“建議建設人工智能戰略高地,發展西安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建議變政府招商為‘政府+企業’招商,有的放矢,可以加大招商的成功率”……2月22日下午,西安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進行經濟、科技、九三、科協界別聯組討論,100多位委員擠滿了大廳,共同為大西安建設建言獻策。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現場聽取了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并進行互動交流。
面對西咸新區交由西安代管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如何全面提升大西安的城市品位、形象和核心競爭力是當前的首要問題。鄭南寧委員提出,應該利用當地富足的教育科技資源,籌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推動大西安建設。馮譚宗委員建議,把大飛機制造作為引領西安追趕超越的突破口。“如果我們把大飛機制造產業鏈當地化了,必將打造出一個千億級萬億級的產業,促進西安經濟社會飛躍式發展。”劉紅忠委員呼吁,未來五年西安應把顛覆性創新技術放在首位,讓它培育高端產業,引領創新產業增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大西安追趕超越的源動力與助推力。吳志鵬委員建議,發揮西安軍工資源優勢,加強軍民融合政策研究,推動軍民融合快速發展。
“我們企業現在新招的都是陜西人,而我認為人才應該來自五湖四海。”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優秀人才,晁春雷委員建議出臺吸引人才的具體政策,以此來體現西安對人才的渴望和重視。劉升委員提出,應鼓勵軍工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技術人員參與“雙創”,針對體制內技術人員缺乏創業啟動資金等問題,出臺政策,鼓勵和吸引體制內員工創業。
……
委員們的發言熱情踴躍,精準到位,21位委員發言讓會議超時半個多小時,但仍有十幾位委員做好了準備卻沒有得到發言機會。
對于委員發言,王永康的評價是“講得精彩”。他結合委員們的觀點表示,西安要營造良好創業創新氛圍,加大戶籍新政宣傳力度,實施人才引進工程,敞開胸懷吸引海內外各類人才到西安來就業、創業、創新;要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成立專項改革領導小組,建立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要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引導資源向創新聚集,創新向市場聚焦,加強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模式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建立產學研相結合機制,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促進大學、科研院所和軍工企業聯手,提高創新成果就地轉化率,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這個萬億級大產業。此外,還要激發科技人員創新主力軍作用,用好企業家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西安 創新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