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高齡老人該有尊嚴地活著
近日網上一段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廣西鳳山縣金牙瑤族鄉更沙村一名92歲的老人楊春花,被兒子兒媳關進“豬圈”生活數年。在這段長1分11秒的視頻中,一名老人被關在一間狹小的屋子內,屋內光線昏暗,環境很差,只有一個舊柜子和一張用木板、破棉被鋪成的床。老人癱坐在水泥地上,身體瘦弱,神情呆滯,破舊的衣服上滿是污物。屋子有一道鐵柵欄門,門上上著鎖,一捆木柴頂著鐵門,木柴上還壓了一塊水泥磚,屋子看起來很像一個豬圈。(2月23日 中國新聞網)
其實,像這位被關進“豬圈”生活的老人在社會中也不乏少數,這并不是第一個,相信也不會是最后一個。近些年來,兒子兒媳不贍養老人的事件頻頻刺痛國人神經,某些人“甩老”“棄老”等不孝之舉也時有曝光,有的父母和子女間甚至還鬧到對簿公堂的地步,結果往往也是“贏了官司,輸了親情”,著實讓人心寒。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虐老”“棄老”“甩老”等行為,折射出的是孝道的淡薄和缺失。拋開法律不說,贍養老人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也是子女應盡的義務。作為子女,好好贍養老人是必須扛起的責任,這是一個文明人在文明社會最起碼的素養和要求。那些對父母不道義、不孝順的行為和舉動,不單單對父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傷害,更挑釁了傳統的孝悌仁義,終讓人性失去光彩和溫度,對社會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另外,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高齡老人的養老之困,正逐漸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人口的大量流動。農村里越來越多的子女外出打工,于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而很多子女錯以為,只要多給父母一點生活用品,就算是孝順,就能夠讓父母過得開心舒服。其實,很多老人能忍受住清貧,但不能忍受對子女的思念,照顧老人的精神需求并不亞于解決物質的需求。對于老人來說,即使生活再優越,精神需求跟不上,晚年生活也一樣過得很煎熬。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對于高齡老人養老之困,我們不能只限于單純的道德批判,更須用法律手段和法治精神為“孝”兜住最底線。可以嘗試將“孝”的具體內容、具體事項寫入法律,并加大執法力度,從而倒逼子女踐行贍養義務。在這點上,“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就是一個較好的嘗試。
當然,要破解高齡老人養老的困局,僅靠法律和道德的維系還遠遠不夠。政府要結合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通過發展老齡產業、探索“互助養老”模式、加強頂層設計、健全服務體系等措施,不斷完善養老軟硬件保障設施,讓高齡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讓他們活得更有溫度,更有尊嚴,更有意義。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老人 高齡 養老 子女 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