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復原”《車馬出行圖》 2千年前漆畫“動起來”
用3D技術修復“彩繪人物車馬出行漆奩”
《車馬出行圖》繪本畫冊
作為世界漆器的發源地,我國的漆器行業經過漫長工藝累積后,在戰國時期發展成為獨立的手工業。以實用為主的漆器開始取代青銅器,不僅被廣泛使用在社會生活中,也是較為常見的隨葬品。目前所見的漆器大部分出自地下墓葬,湖北楚墓出土數量較大。其中,1987年出土、現藏于湖北省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彩繪人物車馬出行漆奩”上的《車馬出行圖》,堪稱中國最早的長卷通景連環畫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漆畫。
近來,湖北省博物館策劃的頗具創新意義的案例“動起來,世界上最古老的漆畫”,圍繞《車馬出行圖》,創作了一本填色繪本畫冊、一部9分鐘動畫短片、一套明信片和一套微信表情包,豐富了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內容與類型。
創意讓古老漆畫走進大眾
《車馬出行圖》繪本畫冊歷經15個月,由青年畫家以紙本水彩的方式對畫面進行了再創作。繪本畫冊運用線勾平涂手法,使眾多人物組成了一幅色彩富麗、生動活潑、富有立體感的圖畫。整幅圖畫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用五棵柳樹,將畫面巧妙地分隔成五個畫段,強化了故事情節。全部白描圖印在背面,構成類似手風琴的拉頁結構,打開后即可以了解文物信息,看到文物本身高清大圖,又可以看到畫家的創作,還可以自己動筆,將這幅2000多年前的畫賦予自己的想象、色彩和意義。
畫冊執行策劃人于淼介紹,時光流逝,這幅畫作不復當年光彩。出版《車馬出行圖》繪本畫冊,是希望博物館的藏品能夠更多走進民眾日常生活,通過繪畫的方式與古人對話,通過自己的畫筆穿越古今,讓千年之久的文物以嶄新面貌“重回”人間。
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表示,《車馬出行圖》是以當時的社會生活風貌作為題材繪畫的,而在戰國時期楚國的漆器中,以社會生活作為主題的器物很少見。其表現出的寫實風格直接影響了漢畫藝術發展,是珍貴的歷史實物資料。繪本畫冊的出版填補了展示戰國時期楚國民眾生活場景的空白。
動畫短片“車馬出行”全長9分鐘,通過數字媒介技術,這幅古老漆畫以及畫中的人物變得生動鮮活。觀眾李先生與兒子觀看完短片后說:“以前一提到學習歷史知識,就感覺很枯燥。現在的方式靈活新潮。”目前,觀眾可以在湖北省博物館官方APP“掌上智慧博物館”欣賞到這部精美的短片。
“涂古——填色游戲”軟件也將于今年6月在“掌上智慧博物館”平臺上公開發布,收集了大量以楚美術為主要風格的紋飾,使用者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屏幕為這些紋飾進行上色,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體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此外,圍繞“車馬出行”,該館還設計了多款明信片,還有即將上線的“車馬出行”微信表情包,富含多種生動有趣的楚文化符號。
《車馬出行圖》活化復原的背景
這幅中國最早的通景連環畫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漆畫最初是如何走進博物館的?
據了解,1987年,為配合荊沙鐵路的建設工作,考古學家對包山楚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其中,規模最大的2號墓封土堆周長200米,封土至墓坑底部深18米。在清理了多達30萬立方米的墓坑填土后,一座2000多年前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葬呈現在世人眼前。
根據出土的竹簡記載:此墓的主人邵陀,是楚昭王的后裔。官居楚國左尹,是除了楚王、令尹之外的第三大官員。出土的1935件文物(不包含楚簡),創造了許多中國之最:保存完好的龍鳳彩繪棺、迄今發現最早的折疊式木床、獨一無二的彩繪鳳鳥雙連杯(鴛鴦杯)、第一只毛筆等。在這些令人驚嘆的藝術品中,有一件工藝精美的圓形彩繪漆奩,出土時器身已經殘破,但繪于漆奩側壁的圖畫生動地描繪了公元前5世紀楚國貴族出行的場景,引起了史學界和美術界的極大興趣。考古學家根據畫面內容將這件國寶稱為《車馬出行圖》。
《車馬出行圖》為漆地油畫,以毛筆繪制在一件直徑28厘米、高10.8厘米的圓形漆奩上。奩是古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相當于今天的梳妝盒。這是先秦時期色彩最豐富的作品,使用了紅、褐、黃、綠、赭、白、黑等色彩;采用了橫向長卷式構圖法,通過橫向平移的視點,將一個大場景分成若干部分。由于沒有落款與署名,我們無從知曉是哪位天才繪制的。
《車馬出行圖》以透視關系將26個人、4乘車、10匹馬、5棵樹、9只雁、2只狗和1頭豬合理布局在一幅長87.4厘米、高5.2厘米的畫面中,人物大小有序、布局十分精妙。(駐湖北記者 王永娟 通訊員 周雨萌)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車馬出行圖》 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