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生態保護紅線“只能增加、不能減少”——環保部回應生態保護熱點問題
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題:生態保護紅線“只能增加、不能減少”——環保部回應生態保護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高敬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后能不能進行調整?自然保護區內搞開發建設頑疾怎么破除?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展如何?環境保護部2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對生態保護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生態保護紅線“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2月7日,中辦、國辦公布了《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要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
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程立峰介紹,目前有些省份已經初步劃定了當地的生態保護紅線。在今年6月底前印發劃定技術指南后,各省區市還要據此進行適當調整。最后從國家層面上一定要保持生態紅線邊界的自然銜接,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表示,生態保護紅線一定要體現在剛性上,既要劃得實,也要管得住。“如果可以隨意調整的話,就不能叫作紅線了。”他說,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后,要開展日常的監測評估,每年通過地面和衛星相結合的“天地一體化”手段,監測生態保護紅線的保護情況,并進行評估。將監測評估結果作為對地方干部政績考核最主要的依據,對做得不好的要進行問責。
程立峰說,生態保護紅線的調整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調整就是要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只能增加、不能減少”的要求。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增強、生態保護投入力度加大、監管能力提升,特別是通過生態修復和恢復面積的增加,必然有一些區域要納入生態保護紅線予以嚴格保護,進一步提升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嚴肅查處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活動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嚴重破壞事件近來廣受關注。程立峰說,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的違法違規建設問題,是嚴重違法,是絕不允許的。對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的開發建設活動,要進行堅決取締。對已經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要列出清單,督促地方政府限期整改。
環保部2016年底公布了44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3-2015年的人類活動變化情況的遙感監測情況。監測發現有33處自然保護區的人類活動程度劇烈,問題最突出的是吉林白山原麝、湖北九宮山、貴州威寧草海和甘肅張掖黑河濕地等4個國家自然保護區。
“我國自然保護區事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保護和開發的矛盾非常突出。”他表示,下一步,環保部將繼續強化遙感監測工作,從今年開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年遙感兩次,并對省級自然保護區遙感監測一次。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對違法違規問題突出的保護區,要通過約談、通報、掛牌督辦方式督促治理整頓,同時強化責任追究。并將主動向社會公開自然保護區綜合監管的政務信息。
同時,環保部將建立自然保護區綜合管理的數據庫和監管平臺,實現綜合監管的科學化、信息化和精細化。配合有關立法機關推動自然保護區相關的立法工作,為保護區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程立峰介紹,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家確定在青海、湖北、福建、浙江、湖南、北京、云南、四川、陜西、甘肅、吉林和黑龍江等12個省市開展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選擇三江源、神農架、武夷山、錢江源、南山、長城、香格里拉普達措、大熊貓和東北虎豹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記者了解到,國家公園將實行更嚴格保護,除不損害生態系統的原住民生活生產設施改造和自然觀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禁止其他開發建設,保護自然生態和自然文化遺產原真性、完整性。
目前,三江源、大熊貓和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方案分別由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其他試點方案也都經過批準,啟動實施。其中,環保部牽頭負責對三江源、神農架和錢江源三個試點區進行督促指導。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要完成9個試點工作,在試點基礎上形成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總體方案將對國家公園體制進行頂層設計,有助于解決好跨地區、跨部門的體制性問題。(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生態保護紅線 增加 環保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