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不變初心在春運變遷中堅守
春節在中國人的世界中有著絕不可動搖的地位,而當人們提起春節回家路——春運,有幾個詞是一定要出現的,擁擠、買票難、環境糟,服務差……這幾個詞組成了全國人對鐵路春運的認知,而這些認知隨著高鐵時代的來臨,已經成為了回憶。
今年春節期間,一組《鐵路春運這些年》的照片爆火。從這組照片中筆者了解了這段歷史。購票的長隊排到售票廳的外面,從車窗向車廂里面鉆,在摩肩接踵的車廂里全程“金雞獨立”,人們背著大包找不到中轉站臺甚至急得哭出來。過往的春運是枯燥乏味的奔波,是充斥著汗臭和泡面味的煎熬,當然這些對于年輕的筆者來說是陌生的,是想象不到的。今昔相比,我們看到的是春運的變遷。從以前的大棚車、悶罐車、綠皮車到現在的高速鐵路;從以前擁擠、臟亂不堪的車廂到現在整潔、溫馨的車廂;從以前擁擠無序的候車月臺到現在井然有序的候車人群;從以前的徹夜排隊購票到現在的指尖一點票就到手。春運的變遷帶給我們的是更加溫馨,更加方便的返鄉之旅。
曾經作為春運主要運力的鐵路,由于運力不足,旅客們只圖走得了。如今在春運中買票乘車已經不能成為回家的阻礙,旅客的出行目標已經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相關部門統計公布的大數據則系統的說明了這其中的變化:從1978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5.17萬公里,到2016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4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2萬公里以上;從1954年春運全國鐵路發送旅客3000萬人次,到2017年1月27日到2月2日期間全國鐵路發送旅客達4.08億人次;從1978年旅客列車平均時速54公里,到2016年高鐵最高運營時速達350公里,時速420公里成功交匯。日益密集的鐵路網,日趨高速的列車,日漸便捷的出行體驗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鐵路出行。
在這些大數據中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到運營里程的增加,車速的提高,但還有很多變化在數據中看不到,比如更加舒適的出行體驗。近年來,“智慧春運”被提出并實施,改變著我們的返鄉之旅。刷臉進站讓旅客檢票進站的時間縮短到僅僅5秒、反向自動驗票機讓旅客用不了2分鐘就可以從站臺直接進入候車室、VR全景導航和“口袋里的火車站”查詢則讓旅客出行告別忐忑,一目了然。科技范兒十足的智慧春運讓以往在科幻電影中的橋段出現在現實社會中,為旅客出行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成為游子返鄉之旅上的一抹靚麗風景。
春運的變遷給旅客帶來了方便和溫馨,讓人們的春運返鄉之旅充滿獲得感,人們對鐵路出行的信賴感也越來越高。而在背后支撐這一切的,是鐵路部門幾十年如一日的不變初心,今年春運中涌現出的“掏糞男孩”和“天涯小夫妻”等感人事跡更是對此的集中體現。春運這個詞從出現到現在已經有37個年頭,每一年的春運都有所改變,每一年的變化都是為了讓旅客順利的踏進家門。為了實現國人家和萬事興的心理夙愿,鐵路部門從未忘記肩負的神圣使命,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服務宗旨,用頂風冒雪的忠誠堅守詮釋了“以服務為宗旨,待旅客如親人”的不變初心。
這份對不變初心的堅守,讓春運在變遷中始終以旅客為中心,用走心的改變為旅客帶來貼心的服務。我們有理由相信并期待,變遷中的鐵路春運將為我們帶來越來越多的驚喜,讓我們得以享受到越來越溫馨便捷的春運之旅。(馮書浩)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春運 旅客 變遷 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