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北京的城墻與城門》記錄一座真實的北京城
《北京的城墻與城門》是根據(jù)1924年英文原版的首次完整重譯,首次收錄全部圖片,是介紹北京城墻與城門的里程碑式著作。這是一部震撼了歷史地理學大師侯仁之先生的著作,嚴謹?shù)恼闪?詳盡的觀察,精細的圖紙,真實的照片,這一切在新版本中被完整地保留下來。
侯仁之先生看后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于考察北京城墻與城門所付出的辛勤勞動,“這在我們自己的專家中恐怕也是很少見的。而他自己從實地考察中所激發(fā)出來的一種真摯的感情,在字里行間也就充分地流露出來。他高度評價這組歷史紀念物,同時也為它的年久失修而傷心?!?/p>
《北京的城墻與城門》根據(jù)瑞典藝術(shù)史學者喜仁龍的作品《The walls andgates of Peking》譯就。20世紀20年代初作者曾在北京生活居住,實地考察了北京當時遺存的城墻與城門,并于1924年在倫敦出版該書,內(nèi)容包括細致的勘測觀察手記、城門建筑手繪圖紙、實地拍攝的老城墻及城門的照片。不過那時在西方,有關(guān)中國城墻城門的話題并不受人關(guān)注,因此這本書在首印800 冊后便銷聲匿跡了。直到北平解放前夕,在英留學的侯仁之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這本記錄著北京城墻與城門各類詳細數(shù)據(jù)及大量精細圖片的奇書,以重價購得并帶回國內(nèi),向國人介紹了這部科學研究北京城墻城門的重要著作。
北京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的薊城,而成為都城則始于遼南京,此后的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矗立在這片土地上。明代的北京城始建于永樂年間,由外至內(nèi)分別為外城、內(nèi)城、皇城和宮城;在四重城墻上,各自建有城門。外城七門(廣渠門、廣安門、左安門、右安門、東便門、西便門、永定門),內(nèi)城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崇文門、宣武門、德勝門、安定門、前門),皇城四門(大明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明代建成的北京城經(jīng)歷了明朝、清朝、民國,還保留著較完整的城墻和古城的格局,本書中作者考察的,主要是民國時尚存的北京內(nèi)外城的城墻與城門。
喜仁龍作為歐亞大陸另一端的瑞典學者,被這座東方城市獨特的美所震撼,直陳“這本書的源起是北京的城門之美,是中國都城所展現(xiàn)出的舉世無雙的壯美特征,是秀美環(huán)境中的古建筑、新生的樹木和衰敗的護城河,是建筑的裝飾風格”。面對這些逐漸走向衰亡的宏偉古跡,除了在描寫中投入藝術(shù)史家的浪漫與情懷,喜仁龍還堅持嚴謹?shù)难芯糠椒?挖掘中國歷史文獻中對城墻城門的繁雜記載,勘測丈量每一段城墻、每一座城樓的尺寸,觀察記錄城墻、城門及周邊街市鄉(xiāng)野的現(xiàn)狀,實景拍攝城墻城門的照片,精細繪制城門各種角度的建筑細節(jié)圖,使這本考察手記在文學性和科學性兩方面達到了平衡。
從帝制的束縛下掙脫出來的中國,連帶著將帝國象征的城墻與城門一起打倒。慶幸作者在百年前,用自己的筆和相機,記錄了一座拋卻浮華、真實而滄桑的北京城。
編輯:劉小源
關(guān)鍵詞:城門 城墻 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