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綠油油的蔬菜、水稻,偶爾有幾只鴨子在田間飛過……不施農藥,培養吃掉害蟲的益蟲、益菌,適時放到田頭;不施化肥,將養殖場的糞便當肥料。而且,在農場內形成了一個小循環:蔬菜葉、秸稈喂豬、牛,豬、牛的糞便發酵、施肥。連雨水也通過相連的水溝,進行循環利用。位于寧波市鄞州區古林鎮前虞村1000多畝的“天勝農牧”農場,以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劑、不用生長激素“四不用”遠近聞名。
“天勝農牧”是寧波民間力量嘗試生態循環農業的一個特例,雖難大面積推廣,但其發展理念和生產模式已引起專家高度關注。翻開寧波農業發展地圖,像這樣種養相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點不少見,并以點帶面呈擴展態勢。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質量興農”,強調綠色發展要突出一個“綠”字,通過轉變農業發展導向,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監管體制等四大措施推進農業的綠色發展。如何做足綠色文章,保持一馬當先,寧波市政協早就鉚足了動力并開展有效行動。
在寧波市政協召開的委員月談會上,委員們分別從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解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問題、做好“農牧結合”文章、推進生態循環漁業發展、加快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5個方面為寧波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搭脈問“癥”、對“癥”下“藥”,提出意見建議。
委員們認為,化肥農藥應減量化,要重視農資包裝廢棄物回收與處理。政府可將該項工作納入農村“兩美”建設和垃圾分類試點處理的整體考核內容,逐步規范完善。耕地土壤關系重大,要加大工業企業排查,嚴格控制污染源。必須加大重金屬污染源頭的排查和治理力度,嚴查嚴懲污染物超標排放,把好污染源頭關。對已搬遷的污染企業原址應進行殘留物監測和污染釋放危險性評估,及時進行污染場地治理和修復。建立農業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財政投入,保障農業“兩區”土壤污染治理工作順利開展。
委員們提出,不合規的牧場關拆了,又沒有新建的規劃,供需平衡就破壞了,畜產品市場供給及產品安全風險加大。畜牧業規模大幅縮小,種植業有機肥也會成為問題,造成農產品和土地品質下降。應將畜產品產量列入對各縣(市)區的考核指標。加大政府投入,在技術上、信息上和政策上相互配合支持。畜產養殖源頭控制很重要,要減量畜禽養殖污水,深化創新模式,提高農牧結合水平。加大補助力度,全面推廣有機肥料。進一步建設完善池塘基礎設施,促進養殖尾水及底泥利用。加強對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加強水生動物防疫體系建設促進生態循環漁業發展;加快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使秸稈利用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來源。
為了提高意見建議的科學性,市政協課題組開展了充分調研,《關于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建議》對重農強農的推動更有力、更有效。
5個方面的問題和意見建議引起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
寧波市委副書記余紅藝批示:“政協委員月談會就生態循環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五大方面問題提出了很好的建議。這是一件大事,我認為五個題目要立五個項目,分別由政府相關部門領銜成立專項組,提出解決方案”;寧波市副市長林靜國批示:“請市農業局、海洋漁業局按照余書記的要求,提出具體實施意見。”2016年11月,寧波市農業局和海洋漁業局陸續收到了這份批示件,要求立項予以重視解決。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發布,也給杭州市政協做好“農”字文章帶來更多思考。
杭州市政協關注到,2003年,“杭州農業信息網”投入運行,并開發農業標準、種質資源、農資市場等八大數據庫;全市各級涉農政府部門及專業組織相繼建設了農業網站。經過近十年的完善提升和資源整合,內容已涵蓋政務服務、惠農政策、科研成果、新品種新技術、產品供求、人才和市場、教育和培訓等信息服務。在“五水共治”推動過程中,河長APP普遍應用,富陽區率先建立農村污水處理運維“云平臺”。通過森林病蟲害專家服務系統,林農可以通過視頻、語音、文字等多媒體方式與專家進行遠程交流,解決病蟲害問題。全媒體氣象信息發布平臺基本構建。目前“杭州氣象”微博粉絲已達41.3萬、微信粉絲5.5萬,杭州天氣網日均點擊率20.6萬次。農業氣象實現服務個性化訂制。
“農民獲取信息更多地借助移動終端。”杭州市政協副主席告訴記者說。“目前,農村人際交往形成各類圈層。‘信息化+基層化+圈層化’將是今后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基礎特征。杭州市農辦開展的村微平臺和公共服務號呈幾何級擴散,為農民增收作出貢獻。而農業生產基于大數據催生信息產品:比如農業部門通過生產環境信息數據,包括氣象數據、土壤水分數據、溫濕度數據等分析,與作物生長、品質數據關聯,指導生產,實現了信息分享。目前氣象部門正與國土、林水、農業等部門合作,通過數據集聚融合,開展地質災害、小流域山洪、農業病蟲害等預警預報業務和服務。農民對于信息化的認知已經從過去單純的信息獲取向應用轉變,農村對信息化的需求已經與城市接近,針對‘三農’的信息化產品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何關新說。
調研中,杭州市政協發現,杭州市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階段,信息化對農業現代化的作用尚未充分顯現。各級農業部門的認識有待深化,社會氛圍有待進一步形成。農業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共享的手段和方式落后,農業物聯網產品和設備還未實現規模量產,支撐電子商務發展的分等分級、包裝倉儲、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科技創新亟待突破,農業物聯網生命體感知、智能控制、動植物生長模型和農業大數據分析挖掘等核心技術尚未攻克,技術和系統集成度低、整體效能差。信息化的支撐力不足,體制機制亟待創新。
為此,杭州市政協提出:根據杭州的發展實際,推進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全面深度融合,使信息化成為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先導力量。建議從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四個維度進行規劃,以目標為導向,通過規劃引領,構建農業農村信息化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并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加快物聯網、大數據、空間信息、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種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生產過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和應用。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研究創新流通方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農業政務信息化建設。加快建立新型農業信息綜合服務體系,加強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支撐體系建設。完善投入機制,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政策,構建創新機制,大力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試點示范工作。
時代在發展,但是杭州市、寧波市政協履職為農的情懷不變,在“三農”的這塊沃土上深深扎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