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界人物藏界人物
張福來:葫蘆上的指尖功力
近年來,砑花葫蘆的收藏日益火爆,無論是在潘家園還是其他古玩市場上都隨處可見砑花葫蘆的身影。砑花工藝起源于明清時期,砑花的原理與陽刻很相似,相同處都是將花紋周圍的部分剔除,使花紋凸顯出來,不同的是,雕刻需要挖下去的部分,砑花是用硬物壓凹,使葫蘆表面上出現凹凸不平的立體感。津派砑花葫蘆大師張福來就是這個圈子里的高手。
現如今,多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業(yè)者都是受家庭的影響,子承父業(yè)將獨門技術發(fā)揚光大。與他們不同的是,如今享譽全國的砑花葫蘆大師張福來卻是半路出家。
自小喜愛繪畫的張福來工作后一直都是單位重點培養(yǎng)的對象,在工作之余,張福來從沒放棄對繪畫能力的學習和積累。1997年,張福來所供職的單位愈加不景氣,伴隨著“買斷潮”的到來,張福來買斷在家,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改變他一生的葫蘆。張福來說道,鄰居是做烙畫葫蘆生意的,一次閑聊時鄰居聽說我會畫畫,于是就請我在上面畫幾幅。那時候剛下崗,覺得這個東西既能把繪畫利用起來又能掙錢,于是就去五金店買烙畫筆。后來又知道砑花葫蘆,于是就開始了砑花葫蘆技法的探索。
和所有的初學者一樣,張福來在剛接觸砑花葫蘆的時候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張福來只知道制作砑花葫蘆的工具是瑪瑙刀,但是究竟如何使用瑪瑙刀并沒有人指導。盡管沒有師父指導,但張福來還是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砑花葫蘆畫法。張福來的砑花葫蘆在藝術表現力上最突出的是他發(fā)明的六層砑花,即所砑的花卉、人物、山水,按層次分六層砑繪,一層壓一層,層次清晰,透視感和立體感極強,這不僅是對傳統版畫技法的超越,也是以往砑花葫蘆創(chuàng)作中,難以突破的技術手法。
在張福來探索砑花葫蘆技法的過程中,還有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是瑪瑙刀在使用的過程中非常容易斷裂,于是張福來想到用白鋼條磨成瑪瑙刀的形狀,并在瑪瑙刀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使這把張福來自己制作的刀具更加靈活且不易斷裂。時間久了,行里人便把這樣的刀具稱做“福來刀”。
在張福來還未成名的時候,張福來的砑花葫蘆往往是低價多銷,活兒多的時候張福來常常背疼得無法起床,肩膀也是沒有知覺,只能每天晚上用毛巾熱敷,提起往事,張福來仍感嘆當時的艱辛,并表示:“那時候堆的活兒多,賣的便宜,現在不會了。”與此同時,張福來參加展會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展會上,張福來總會請當時砑花葫蘆界的高手為自己的作品指導。像當時張福來向前輩請教技法一樣,常會有初學者來請張福來“指點迷津”,張福來總是會很細心地為后輩講解砑花葫蘆操作的技法。
除了在展會上會有一些初學者向張福來請教技法以外,還有不少通過網絡或是慕名前來拜師學藝的人。如今,張福來的徒弟遍及全國,不少已經成為了砑花葫蘆界頗有名氣的手藝人,談及自己的徒弟,張福來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與徒弟們結識全是靠緣分,我從不收取學費,但有一個要求就是必須要尊師重道,對于有意拜入門下的年輕人,我總是會先考察一兩年的時間再將其收入門下,還沒出師的時候,外地的徒弟們通常是每周來一次,然后給他們留作業(yè),再通過網絡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張福來的徒弟們不僅僅是那些以砑花葫蘆為生的手藝人,還不乏一些普通的砑花葫蘆愛好者,張福來正是用這種方式,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了解砑花葫蘆。記者 馬嘉會 實習記者 宗泳杉
專家點評
近幾年,國內的葫蘆市場比原來跌落不少,素葫蘆難以賣出高價,有大師工藝的有著比較好的市場,但大師工藝往往價格相對較高,普通消費者只能望而卻步。像張福來這種大師級的手藝人一般是喜歡其作品的人進行收藏,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除此之外,砑花葫蘆有著一定的國外市場,許多外國人都對砑花葫蘆情有獨鐘。中國收藏家協會文玩收藏委員會秘書長 劉偉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張福來 葫蘆 指尖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