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解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讓農民有錢賺?

2017年02月06日 17:44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分享到: 

日前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把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途徑。加大農村改革力度由此成為今年“三農”工作的關鍵詞。去年以來,“三農”領域改革的“四梁八柱”越來越牢固,“三權”分置辦法成為繼包產到戶之后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意見發布,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取得明顯進展,農業補貼“三項合一”改革持續推進,林業、水利、供銷社、農墾等各項改革深入實施。

好的形勢遮不住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挑戰。問題與發展相隨,也是改革的肇因。當前,農業生產受到農產品價格“天花板”壓頂和生產成本“地板”抬升的雙重制約,面臨增加產量與提升品質、庫存高企與銷售不暢、小生產與大市場等多重矛盾。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強調,必須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途徑,優化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即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綠色生態可持續、更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深刻的變革,不能只動結構,不動機制,必須牢牢把握體制機制創新這個主要著力點,不斷激發發展源動力、釋放發展新動能。不能只簡單地在現有生產水平上作量的調整,而是需要從體制機制方面增強供給體系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諸多要素進行了破題和尋解。錢從哪里來?完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加快農村金融創新。地要怎么保?探索建立農業農村發展用地保障機制。資產怎么管?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人往哪里去?健全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村創業創新體制。價格怎么定?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

體制機制創新離不開尊重市場規律。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兩年前,國家取消了油菜籽臨時收儲,開展了新疆棉花和東北大豆的目標價格改革試點,2016年又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取消了玉米臨時收儲,從實施情況看,價格改革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中央又提出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形成合理比價關系。協調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全面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才能逐步破解當前的結構性矛盾。

體制機制創新要充分調動農村內外兩種資源。近年來,各級財政一直把農業農村作為優先領域重點支持。新形勢下,要切實保障增加財政“三農”投入,在增量和存量上下功夫,重點做好“調整”和“撬動”兩篇大文章。既注重通過對存量資金進行統籌整合,集中力量把該辦的事辦好,也重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創新農業投融資機制,吸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

體制機制創新必須堅持農民主體地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關注農民、依靠農民,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改革創新也可能會帶來陣痛,但無論如何,都必須確保農民種糧不吃虧,確保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尤其是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這個大趨勢不逆轉。在當前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尤其要健全農村創業創新機制,加大涉農領域“放管服”改革力度,完善農村創業創新支持政策,為農業農村培育更多更活躍的先進生產要素。

“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創新農業農村體制機制,要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堅持市場化取向與保護農民利益并重,改革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力求改有所破、改有所立、改有所成。如此,定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受尊重的職業,讓全面小康的陽光普照農村大地。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農民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站十八禁止 | 日本一本之道高清不卡免 |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