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兒童書店命運折射圖畫書內容之窘:孩子看不懂 家長得講
我家附近有一所小學校,雖然學校位于縣城郊區,但早已劃歸城區,近幾年生源暴漲,小小的一所小學學生人數三四年間翻了一番,已經超過1000人。附近二三百米內還有3家幼兒園,大概有七八百幼兒入園。學校輻射范圍較大,有些學生的家距離學校七八里,學校附近兩公里內居民也超過5000人。學生多了,生意就來了。每天上下學,學校門前的電動助力車和三輪足足有幾百輛,簡直要把路封了。賣各種早點和小吃的攤點和門店也異常紅火。
我也看到了機會,但不是經營三輪車和早餐店,而是在學校附近開個兒童書店。這里跟城區隔條河,離新華書店七八里,極少有人來擺書攤。哪怕平均每個學生和幼兒園小朋友一年購買5本書,生意就可以了。而且,店鋪十幾平方米就夠,投資也不需要太多,我盤算著先進四五千元的貨就可以了。
2016年秋季開學前,我幫親戚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只有十幾平方米的門面房,開了一個兒童書店。我在網上搜到幾份可靠的推薦書目,比如有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的小學生閱讀書目,讓親戚按照這些書目,購進幾百種國內外兒童經典名著、優秀兒童繪本、兒童科普圖書等等,有很大一部分還是比較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注音圖書。即使從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角度說,這個小書店也應該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然而,我的預想過于樂觀了。從開店到現在的5個多月里,盡管圖書基本以六折左右出售,大部分日子都沒有一個顧客進門,偶爾進店的顧客也大多“不識貨”,嫌書貴,他們總是說,縣城一個批發市場的書更便宜,并不在乎什么正版盜版,有人說,“正版盜版不都一樣讀嗎?”“幼兒書就是哄哄小孩子而已,有個畫能看不就行了。”平裝繪本就嫌貴了,精裝的親戚根本不敢進貨。更不用說,這些顧客也不會講究圖書版本的優劣,對圖畫的藝術也毫不在乎。有些孩子想要書,親戚放學時常常把書擺在店外,很多小學生圍著翻看,但家長卻不舍得買。還有讓人更尷尬的,不時會有人進店要買作業本和文具,還有要玩具的。
我不時到書店了解情況,也留心觀察過,不少小學生走過書店門口,眼神里沒有一點興奮,顯然想都沒想過進書店看看。很多小學生每天買零食可能都要花四五元錢,但越是這樣的學生,越不喜歡讀書。有些學生每天進零食小賣部三四次,一星期也未必會進書店一次。而學校的圖書室也較少開放,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學校還有一間圖書室,學校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方面沒有采取過什么措施,老師們也很少向學生推薦什么圖書,除了比較流行的書,很多經典名著小學生根本就沒聽說過。至于幼兒閱讀,家長們都說孩子不識字,不需要讀書,而圖畫書也極少有人買,我還聽到有家長說,“孩子自己看不懂,還得大人給他講”,那意思就是嫌麻煩。幼兒園同樣缺少“閱讀”,孩子們除了所謂的幼兒教材,很少看書。所以,繪本基本沒人要。
好多人都建議小書店主營教輔,的確,只賣“作文選”,開學一個月就能賺上千元,可我對教輔一直不“感冒”,忽略了這方面的信息,讓親戚錯失了賺錢的機會。其實,城區幾所中小學門口都有書店,全是經營教輔的,雖然有一些兒童圖書,也乏人問津。目前的學校教育方式給學生課外閱讀留的時間不多,有些家長對課外閱讀甚至反感,擔心影響學生學習,有家長帶孩子進書店,只買作文選試題集之類“對學習有好處的”,其他圖書根本就不讓孩子看。
也有人說,現在都知道網上購書便宜,圖書實體店正在一家接一家地關門,做生意怎么能逆流而上?何況手機電腦上電子書不計其數,小學生讀書條件方便著呢。但我曾經在這所學校學生中做過小調查,讀電子書的并不多,網購圖書的也寥寥無幾,因為這里基本還算鄉村,網購還不是很方便。顯然,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家長對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沒有多大興趣。
所以,每逢雙休日,親戚便帶著書到河邊公園門口擺攤,因為那里會有很多城區的中小學生。但地攤生意給很多人印象不太好,有人看都不看就來一句“盜版”,有人則一味壓價,生意做得很累人。而且每次去也只賣十來本書,遠不如旁邊賣玩具的。有幾次親戚也捎帶了一些玩具,結果,玩具比書賣得多,后來親戚每次都帶些玩具,好歹不至于白站一天。
寒假前,我鼓勵親戚,孩子們有了壓歲錢,應該會多買幾本書吧。然而,直到現在,書店的氣氛跟天氣一樣清冷,拿了壓歲錢的孩子們買鞭炮買零食買玩具去娛樂場,就是沒幾個進書店的。親戚有些不耐煩了,我也幫不上忙,也許不久后,這個小書店就會關門了。
也許一個小小的兒童書店的命運算不了什么,但這讓我想起了去年4月18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遠低于以色列、日本、韓國等國家,其中,未成年人的人均圖書閱讀量僅為7.19本,較2014年減少了1.26本。在全民閱讀工程成為國策,在兒童成長關系國家未來的大背景下,一個兒童書店的命運是否值得反思呢?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兒童 書店 命運 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