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一個城市的文化創意營銷的想象
一個周末上午去臺北牯嶺街參觀假日舉辦的書市活動,除了賣各種圖書之外,也有許多現在正流行的文化創意商品,都是年輕創作者自己手工制作的創意小商品,諸如,銀飾、掛飾、皮件、布偶、筆記本等;他們的經營型態是在市區到處找公私單位舉辦類似活動地點趕集,或者在熱鬧地段定點擺攤,也都設有自己品牌的專屬網站接受訂購和在網絡上打廣告。
由年輕人主導的臺北市公館水源市場的創意市集招牌
創意市集的問題
逛街和消費的族群多是年輕人,他們穿著時髦和東京、紐約的年輕人沒有兩樣,我則顯得過時許多。去看的動機是因為在我正在構思的一項關于「臺灣現代水墨畫」研究計劃里準備同時將研究成果做成數字加值服務,也涉及目前各類型的文物典藏單位「數字數據庫」(metadata)建置完成之后,繼續展開「授權」和「加值」的工作,利用建置的數字數據庫開發一些創意商品。我去看看有什么可以結盟或者開發創意商品的項目以便納入研究計劃為研究成果進行加值,發揮產能與產值而有具體的效益。
綜合這次參觀的心得,制作銀飾、皮件的手工藝人具備良好的工藝技術,若要開發屬于自己的個性商品,便需要有「文化」的內涵,尤其是手工的、獨創的商品,更需要找到一個說故事的軸線,讓消費者受到文化內容的吸引。我看到一些銀飾的造型過于類似知名品牌的商品,手工制作的皮件雖然頗有新意卻無法兼顧功能的考慮,僅僅強調外觀的獨特,這些都無法有效地與既有的商品市場作區隔,我們很容易拿兩種市場的商品做比較,而綜合哪一種較具有優勢。普遍地說,手工創意商品的價格較低,也可以按照個人需求訂制,更重要的是,有時候不經意在攤位上靈光乍現看到一個饒富創意很獨特的樣式,往往會贊賞創作者的巧思。
臺北西門町紅樓的假日創意市集
總體而言,這些很具有沖勁的創作者最大的問題是,從他們的商品中看到太多的既有產品觀念、造型、樣式,它們受到既有產品的影響很重,無法跳脫國際知名品牌的意象。他們在商品中僅注入稀薄的藝術、文化的元素,讓自己的成品勢單力孤地和消費者的「名牌印象」碰撞,蒙上抄襲或仿制國際間流行名牌的陰影。雖然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國際間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趨勢,但是,個人工作室所要標榜的,還是要以藝術的、文化的內涵作為核心價值,其所創作的商品,才會真正屬于自己的對文化、藝術的見解。
幾個關鍵詞:文化、創意、加值
我相信即使走流行文化元素的商品也應是以文化內涵為核心的。「流行」在語意上表示時間短暫卻能迅速普及通行,雖然在社會上接收的面積寬廣,但因內容的流轉速度快,時間短暫則不容易累積具有文化的內容,如果要走流行路線,要發現某種文化的內容,就需要多加觀察,從迅速短暫的元素中發掘更深一層的精神層面意義,以便轉換這些元素成為具象的商品或事物。現在臺灣流行的「故事館」 就是在這種思維之下開發的文化產業,所不同的是,故事館是找尋「過去的流行」或者「已經停止的流行」,喚起人們的懷舊回憶,以此重新為復古或再制商品賦予文化意義進行加值。當代的流行正處于不安、滾動的狀態,一個創意商品開發者若是要跟隨流行去發現正在流行的文化元素,幾乎都會發生「慢一步」的現象,慢一步發現,慢一步開發,所造成的結果是慢兩步失去商機。時尚服裝界、流行音樂界和IT產業預測流行的機制可以作為有效地參考模式,搜集各種業界情報,預測下一波的流行趨勢,篩選其中文化元素,先一步進行創意加值,將會是當前許多從事文化創意商品開發的創作者更高的挑戰。
流行文化創意商品往往其中蘊含的是古老的、古代的、傳統的圖像、造型、色彩或文化內容,開發創意商品的產業界若藉由博物館收藏的古代文物的元素獲得啟發,則面臨「授權」的首要問題。業者取得某項文物的授權進行加值時,即意味這個古文物不再是博物館展示櫥窗內的展品,它將融入人們的生活,重新獲得新生命意涵。
經過這次的觀察與歸納,可以得到幾個顯而易見的關鍵詞:「文化」、「創意」、「加值」,這些詞語完全屬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價值,然因文化的范疇與意義極其寬廣,若以中國的民間工藝為核心文化內容的基礎,延伸其與相關文化創意產業鏈合的可能發展線索,及其所具有的未來發展趨勢,則可說明當前各大城市意欲推廣的城市文化手段和內涵。
臺北捷運站里由年輕人制作的裝置作品,讓公共交通運輸站點增添許多藝術氣息
城市文化內涵的藝術型態
民間藝術的產值表現在系統的組織作坊的手工藝技術,以及營銷的操作模式。首先,在有組織、有系統地整合傳統作坊的工作方式,民間藝術進行產品生產加工或形式產出時,以科學的方法減少成本支出,藉此增加產能的獲得。其次,營銷的方式也將是使民間藝術產業化的重要關鍵,透過營銷網的建立,可以突破地域限制,縮短城鄉距離,產品自然銷售通路增加。營銷網建立特別強調知識運用的重要,高端科技的應用,例如,因特網的架設,產品管理、進出貨系統建立等等,在人員訓練和產品研發同時也需要知識作為后盾。
更具體地說,無論是以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不同形式體現的常民文化,均涉及產出問題。既然有具體的產出形式,則必然需要加以有效管理;表演團隊需要有經紀人代為連絡接洽各種場所的表演,也需要對新進演員進行訓練;手藝人的技術需要系統整理方得以傳承,所生產的民藝品,在用料選材、制作手工等等程序上既要保持傳統,又要著重成本。這些繁瑣程序必須由知識進行有機組合,也是典型團隊工作的模式。
初步的產品已經成型,產能的發揮則需要具備知識的工作團隊,發揮知識的力量。推廣傳播這類民藝產品,意在教育社會大眾重視傳統、歷史、民俗等文化的內涵,如何去欣賞民藝品、民俗表演,如何讓城市居民有機地運用這些文化產品,是營銷策略的重心,也是產能具體的發揮。一項文化產品的產能除體現在產出過程的效率之外,同時體現在文化產品具有延伸性的影響作用。具體的例證為,世界各大博物館均設有「博物館商店」販賣以各自頂尖博物館典藏文物復制的延伸商品,為其創造的收入供館務發展使用。全世界最大博物館系統,美國史密森尼(Smithsonian)擁有16座博物館、美術館和國家動物園,更是創造文化產業的完整規模。從這些成熟的例子,可以看到知識的影響力,也發現文化產業真正所需要的是以知識為核心。
兩岸共同舉辦文化產業發展成為重要的趨勢
城市文化的體驗圖像
最后我們將焦點集中在文化創意產業在社會經濟層面中的位置,以便理解這項產業的實質影響。根據臺灣有關單位的統計截至2004年為止,與臺灣相關的國家或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占有GDP與就業人口的比較統計中得知,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值占總體比例應在英美的5%為適當,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的就業人口則應平均在5%左右可以實質解決臺灣、大陸等地區未來產業發展規模擴大之后的持續力問題。對于大陸及臺灣等具有發展潛力的文化創意產業競合,這些數據顯現重要的參考價值。所有學術界與政府都將語重心長地呼吁,發展創意產業不能忽視知識產權,智財權保護不周的地方,很難有文化創意,這幾乎劃等號的,所以在政府部門中,知識產權的保護是文化創意產業能否發展的核心。
我們大概可以構思一幅未來城市街景,一個具有無線網絡環境達95%以上的城市,可以在茶館、咖啡廳、圖書館、博物館、學校、車站、機場隨時連上因特網找到他所想知道的事情。在茶館使用宋瓷工藝技術的茶具品茗,咖啡館的裝潢與空間可以看到這個城市曾經擁有的歷史文化圖像,即便一個小擺飾也標志百年前這個城市的輝煌。街頭有許多各具特色的個人工作室,他們為游客訂制曾經訪問過的痕跡,讓這些外來客人終究會再回來看看。
臺北松山機場舉辦臺灣工藝精品展覽現場
編輯:陳佳
關鍵詞:一個城市 文化創意營銷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