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吉林文化志愿:扎根基層暖人心
1月20日上午,吉林省大安市安廣鎮永強村格外熱鬧。該村春節晚會正在村民王麗敏家寬敞的大廳里火熱進行。村民自創的快板、三句半、二人轉、表演唱等節目輪番上演,男女老少擠在一起,熱熱鬧鬧過小年。“這是我們永強村舉辦的第六屆‘村晚’了。”王麗敏的父親、也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吉林省“陽光工程”文化志愿者王忠江向記者介紹說。
自2016年文化部、中央文明辦啟動“陽光工程”中西部農村文化志愿服務行動計劃以來,吉林省招募的50名文化志愿者在2016年開展各項文化活動500余項。
志愿者:愛好是最大的動力
王忠江今年已74歲高齡,是吉林省文化志愿者中年齡最大的。老人是位中醫,行醫多年小有積蓄。前些年村里沒有活動場所,大伙兒在馬路上扭秧歌,王忠江覺得安全隱患大,于是他自掏腰包,將自家屋后一個大坑填平、硬化,讓大伙兒放心扭秧歌。可是一到冬天,外面太冷,老人家又自己出資20多萬元,在村里建了個120多平方米的活動室,讓大伙兒冬季有了室內活動場所。面對“家人會不會反對”的疑問,老爺子哈哈大笑:“不反對,我老伴兒可是我們的文藝骨干,我女兒也參與,全家齊上陣!”
公主嶺市的文化志愿者孫麗榮是該市剪紙項目市級非遺傳承人。從小跟著祖輩學剪紙的她,一剪就是50余年。她說:“剪紙是我人生重要的一部分,我是用一把剪刀、一張紙傳達我的喜怒哀樂。”前幾年,孫麗榮的丈夫患病去世。痛失親人以及為丈夫看病欠下的債務壓力令她感到絕望,是剪紙支撐她走過最艱難的歲月。她不僅用收益還清了債務,更在這其中找到了精神支撐。現在,孫麗榮被吉林大學和吉林師范大學聘為《民間美術》課程的老師,為學生傳授剪紙藝術。“我的學生已經把剪紙藝術帶到了國外。”孫麗榮自豪地介紹。在為大學生上課之外,孫麗榮還在公主嶺市以及當地農村開展各種培訓。64歲的她常年如此奔波,卻不覺得辛苦,她說:“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喜歡做的事。”
蘭玉娟是吉林省前郭縣八郎鎮北上村的農民,能寫能演,是當地有名的文藝骨干。被聘為文化志愿者后,蘭玉娟有了發揮自己特長的平臺。她組織社區群眾和村民跳廣場舞、扭秧歌、做健身操,幾乎一年四季不間斷。每逢年節,她就和文化站一起組織鄰近的農民開展文藝會演。蘭玉娟親自創作節目,寫快板、編小品,下到6歲娃娃,上到70多歲老人,都被她鼓勵著登臺表演。蘭玉娟8歲的小兒子放假時沒人照顧,她就把兒子帶上。兒子耳濡目染也成了文藝藝愛好者。“我寫的小品,他還給我提修改意見呢!”蘭玉娟開心地說。
像王忠江、孫麗榮、蘭玉娟這樣的文化志愿者,在吉林還有很多,這些來自基層的文化志愿者,不圖名利,懷著一份對文藝的執著熱愛和對鄉親的質樸情懷,在各自的崗位上無怨無悔地奔波。
老百姓:飯不吃也要扭秧歌
如今,基層老百姓對文化娛樂活動有極高的認同感。“活動可好組織了,一呼百應!”王忠江說,永強村除了特別重大的節日或者極端惡劣天氣外,其他時間幾乎全年無休,大秧歌、廣場舞、健身操輪番上陣,“一天不活動大伙兒都不愿意。”逢上幾個村會演,村民得趕十幾公里路去外村參加。冬天零下20多度,村民們就把稻草鋪在四輪車廂里坐著,再披上花花綠綠的棉被御寒。北方的冬天積雪很厚,扭秧歌時穿再厚的棉鞋,踩在雪里也凍腳,于是保暖貼成了人們的新寵。繁榮村的張淑波說:“一扭起秧歌,心情可好了,飯不吃都行,冷點不算啥。”“我們還跟韓子平同臺演出過呢!”王忠江自豪地說。在吉林,上有組織調度,下有參與熱情,人人有戲看,人人能登臺,基層文化活動開展得風生水起。
文化行政部門:做堅強后盾
據吉林省文化廳公共文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陽光工程”文化志愿者活動,省文化廳積極落實文化部相關要求,重點從人才培養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來保障“陽光工程”持續、規范、健康發展。去年對50名“陽光工程”文化志愿者進行培訓,聘請省內外專家為他們講授組織開展活動的基本程序等規范,使文化志愿者具備履新的基本條件。同時,各級群眾藝術館積極開展培訓,根據各地不同需求精準培訓,提高志愿者技能,并發放秧歌服、扇子、音箱等物品,激發群眾參與熱情。
近年來,吉林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政策,為推進全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提供政策保障。如每年扶持建設200個農村文化小廣場已連續4年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2016年,吉林省文化廳積極爭取專項資金1.67億元,用于支持國貧縣、省貧縣、少數民族縣農村文化小廣場建設。預計2017年底,這些地區將實現行政村文化小廣場全覆蓋。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吉林文化志愿 文化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