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評職稱就該“干什么,評什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有關專家指出,這是職稱制度實行30年后的一次重要調整,以問題為導向、力除積弊,強調分層分類評價是此次調整的突出亮點。
■評價標準不再“一刀切”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衛生人力研究室主任張光鵬表示,《意見》對于長期以來各方關注的職稱評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回應,對反映突出的職稱評價標準,不再“論文至上”,而是提出以職業分類為基礎,突出崗位屬性和要求。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衛生人力研究室陳紅藝表示,“論文至上”反映出的本質問題是職稱評審標準的“一刀切”。如果標準不完善,論文濫竽充數甚至造假的問題不可避免。《意見》明確分類評價,根據實際工作內容“干什么,評什么”,在體制機制上進行了重要調整,對基層人員有重要傾斜,英語和論文的要求都明顯放寬。
甘肅省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廠壩鉛鋅礦職工醫院副主任醫師何葆林非常關注《意見》對于基層醫生的傾斜。“作為基層醫療衛生人員,每天面對的大多是常見病、多發病,能給就診者明確診斷、規范治療,減輕患者的病痛,這就是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水平的體現。重視臨床水平、淡化論文要求,有助于大家更踏實地把精力用到對基層實用醫學技術的鉆研中去。”
陳紅藝同時提出,對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醫療衛生機構,也要有所區別,各有側重。如教學醫院都是醫教研一體,高水平三級醫院也需要有科研支撐,這類醫院肯定不能完全取消論文要求。
■下放評審權調動積極性
除職稱評審標準外,目前的衛生行業職稱評審工作機制也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充分發揮市縣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行業組織的作用。陳紅藝指出,《意見》提出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評審權限,有助于發揮地方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用人單位的作用,也有利于更好結合實際開展分層分類評價。《意見》還突出社會化評價,有利于推動行業組織發揮專家資源優勢,發揮更大作用。
張光鵬表示,職稱評價與職業資格、人才培養、用人機制相銜接,也是《意見》的一大亮點。衛生行業職稱評價與專業資格、后續使用等方面的銜接問題尤為明顯,如住培、專培與職稱評價之間,如何避免重復考核、重復評價,需要探索。《意見》還提出,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的通道。在醫技人員中,醫學工程等衛生人員既往參加專技職稱晉升難,新政為其打通了職業發展的新通道。
■職稱改革該在哪兒發力
《意見》要求,力爭3年內完成衛生、高校教師、技工院校教師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5年內完成各行業職稱系列改革任務。
陳紅藝建議,推進衛生職稱改革工作,應在評價標準上注重實踐、分層分類,“干什么,評什么”;積極推動社會化評價,探索建立“個人自主申報、業內公正評價、單位擇優使用、政府指導監督”的社會化評審機制;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作用;注重職稱與職業資格、人才培養、用人制度的銜接。此外,去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要增加醫療衛生機構尤其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高級崗位比例,具體如何實施要深入研究。
張光鵬提出,進一步完善衛生行業職稱制度,尤其要關注職稱評定與畢業后教育的銜接。“現在,執業醫師資格與初級職稱已實現銜接,那么完成專培是否可同時取得中級職稱?需要進一步探討。”高級職稱評審權限下放后,統一評審與單位自主權如何結合也需要探索落實。有的單位對自主評審有顧慮,怕“擺不平”,單位自評的人員今后如果流動到其他單位,職稱是否互認也需要具體規范。此外,推進社會化評價還需實質性推動,出臺具體措施,不能停留在口頭上。
對于“探索以病歷替代論文”的要求,何葆林認為,一份規范的、有臨床價值的病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醫生的業務能力和水平,特別是從“診斷依據”和“鑒別診斷”部分,可以看出一名臨床醫生的基礎知識、臨床思維和診斷能力。“當然,用病歷代替論文,還必須制定相關的標準和要求,且具有可操作性。”
編輯:趙彥
關鍵詞:評職稱 評價標準 職稱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