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南京明城墻上掛春聯 你怎么看
從1月7日起,南京十二座城門懸掛上祥和喜慶的巨幅大紅春聯,為古老的城墻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據悉,此次“城門掛春聯,南京開門紅”活動共收到海內外四千多位華人楹聯愛好者的春聯作品五千多件,經評選,其中的12件作品由12位著名書法家書寫,并將采用不損傷南京明城城墻的特殊支撐結構掛上城門。
在陳履生看來,明城墻上掛春聯,既是對古建筑的不尊重,即使作為公共藝術,也是不符合視覺審美的。
您是怎么看的呢?
明城墻需要尊重和敬畏
最近,南京明城墻中華門等12座主城門陸續掛上了從上到下的巨幅大紅春聯,“讓整座古城顯得喜氣洋洋,年味十足”。對于這“650年來第一遭”,除了滿足現代人的現實需求之外,也帶來了對于歷史文物和歷史記憶的尊重、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的思考,尤其是對于準備明城墻申遺的南京來說,這種思考和認識尤為重要。
歷史是城市的遺產
作為六朝古都,所有歷史文物遺存都為這座城市積淀了獨特的城市形象,這是上海難以相比的。像明城墻這樣歷經風雨的古樸,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古樸凝重的味道,它的歷史記憶就在于歷史的厚度和給予一代一代金陵人相守與相傳。因此,當今天有人把它的莊重和凝重看成是“古板面孔”時,時代的悲哀首先顛覆的是人們應有的尊重。
尊重與保護
對歷史文物的尊重,首先是精心的保護。而保護不僅是保護它的一磚一石,還要保護它的歷史感覺,讓它盡最大可能呈現歷史的面貌,當然,還要保護周邊。對歷史文物的尊重,還包括對公眾歷史記憶的尊重,因此,現如今的所有利用,包括對它現狀的改變,哪怕是些許,都要慎之又慎,都應該有相關的保護法規,其基礎是人的認識。
城市視覺系統要建設也要維護
大張旗鼓地在古城墻上掛春聯,因為尺幅巨大,從上到下,嚴重影響到明城墻的外觀,既不尊重歷史文物,又改變了六朝古都的城市視覺系統。而退一萬步講,把楹聯做成一種現代的公共藝術與現代的公共建筑相應也無可厚非,但也有個尺度的問題,也有個與城市視覺系統相適應的問題,要有協調的尺度。
春聯有基本的規章
顯然,這種基于古代文化遺存上的當代利用,又是以傳統的楹聯方式、春聯的形式,還關系到對春聯的理解和認識。關于春聯,不管是居家,還是廳堂,都是傳統的年節文化的重要組成,有一定的章法。而在戶外的公共空間中,不管是園林中的樓臺亭榭,還是城門,都有基本的規矩。現在不是城門上掛春聯,而城墻上掛春聯則是古無先例。
問題是要有文化的策劃
利用春節的機會,征集與城門相關的楹聯是一件弘揚傳統文化的好事,公眾的熱情也是證明。如果,這些入選的楹聯與書法家的作品結合在一起舉辦個特別的展覽,也是合乎情理。通過展覽來欣賞楹聯的內容和書法則相對集中,如果再配合一些歷史文物或圖片,向公眾宣揚明代的城墻文化,這對于明城墻申遺是有積極作用的。
城市需要有文化的生態
如今因為要年節和喜慶,明城墻也被利用上了。那么,紅海洋就是喜慶嗎?喜慶只有紅海洋嗎?這也是值得思考的。城市的躁動需要有清靜的地方,明城墻的自然生態正是城市視覺系統中的綠色的部分,需要城市的管理者去維護。
編輯:陳佳
關鍵詞:南京明城墻上 掛春聯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