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別對讀書喪失信心
“什么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講中的一句話一下子又成了網絡熱點話題。
話說得有些極端,但放在演講的語境里,也并無不可,無非是勸說年輕人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要有膽量,不必唯學歷是舉,前怕狼后怕虎,啥也做不成。但輿論紛紛中,難免也有人把這番話進行歪解,有的甚至從而推演出了一個極端的結論:讀書無用。
近些年來,“讀書無用論”似乎頗有一些市場。無論是網上還是現實中,這樣的抱怨屢見不鮮:讀了幾年大學,還不如中學畢業就去做生意的同學,人家都有車有房了,自己卻什么都沒有……
的確,這些年來,大學教育的日益普及讓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大學學歷也不再是稀缺資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質上的成功,老實說,想通過讀書上大學來實現“掙大錢”的確沒那么簡單了。同時,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也給普通人創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機會,即使沒有大學學歷,只要敢闖敢干,一路堅持下來也能有不小的斬獲。但這是否說明,我們就不需要讀書了?
其實,廣義來說,讀書是一個人獲得知識、學會思考的長期持續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等同于換一個高等學歷。讀大學,不僅在于學習知識,作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儲備“資本”;而且還有其更高的價值:養成終生讀書的習慣,培養訓練自我學習、教育并進步的能力。與其說大學教育教給學生的是具體專業的學科知識,不如說是一種可以受益終生的技能。
讀書的“有用”,就在于其豐富個人素質的“無用”之用。大學所帶來的宏闊視野、豐盈見識以及價值觀的塑造,其“回報”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錢體現。讀了大學,不代表馬上就能實現“逆襲”,但不讀大學或許更難華麗轉身。它反饋于人的“好處”,未必能夠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馬上兌現,而常常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其中好處,需慢慢體會。
當然,“讀書無用論”的回潮也值得社會反思:我們的社會,通過知識獲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變得更狹窄了?但無論如何,在這個越來越需要通過知識來創新發展的時代,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對讀書喪失信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讀書 大學 喪失 失信 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