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千年洞玄觀有望重建 考古發現南唐遺存

2017年01月16日 17:01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在南京古代道觀中,位于江寧方山的洞玄觀是其中極其知名的一座。可惜的是,這座千年道觀從民國以后就逐漸荒廢,如今僅存遺跡。其演變的歷史,也存在很多疑點。近日,南京師范大學文博系王志高教授在《史志學刊》發表論文,對洞玄觀的來龍去脈做了詳細的考證,介紹相關考古發現,力圖還原這座千年道觀的歷史。

民國時期拍攝的洞玄觀老照片。民國時期拍攝的洞玄觀老照片。


被稱為“江東最早道教寺觀”

洞玄觀在南京道教史上,擁有很高的知名度。至唐末,洞玄觀更是被列入道教洞天福地的“七十二福地”之一,名揚海內。如今可見的歷代地方文獻及部分道教典籍,大多認為洞玄觀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于赤烏二年(239)或三年(240)為著名道士葛玄所立。葛玄,字孝先,句容人,早期南方道教傳承中的關鍵人物之一,擁有很多神奇的事跡,曾隱居方山。

王志高則認為,洞玄觀的這個由來很可能是傳說。他告訴記者,洞玄觀由孫權所立的記載最早見于《輿地志》,此書由南朝陳代學者顧野王編纂,全書雖已佚失,但唐宋時期文獻多有輯錄。比如,唐代《建康實錄》就引用了《輿地志》中:“赤烏二年,(孫權)為(葛)玄于方山立觀”的記載,并指出方山是葛玄“白日飛升處”。南京大學蔣贊初教授在《南京史話》中指出:“孫權又曾為著名的道教徒葛玄在方山建立了一座‘洞玄觀’,這是江東最早的道教寺觀。”

“孫權為葛玄在方山建洞玄觀”,似乎已是定論。“洞玄觀遺址”也很早就被文物部門公布為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定的也是“東吳”。不過,王志高卻發現疑點,因為這段記載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一般史籍中并沒有提及,東晉葛洪《抱樸子》、南朝陶弘景所撰《吳太極左宮葛仙公之碑》也只字未提。

其前身是南朝劉宋崇虛館

王志高告訴記者,從早期道教建筑的名稱演變看,漢代修道場所稱“治”,西晉稱“廬”稱“治”。東晉用“館”指稱,南朝也稱為“館”。修道的場所被稱為“觀”之名始于北朝。唐代以后,修道之所普遍以“觀”命名。按照這個規律來看,“洞玄觀”中包含“觀”字,不太可能始建于東吳。

通過綜合分析《茅山志》等史料,王志高提出觀點:洞玄觀的創立年代沒有東吳那么早,而是始創于南朝,很可能就是梁代天印山(方山)上的崇虛館。

王志高介紹,南朝劉宋時期,宋明帝為道士陸修靜建“崇虛館”,地點在建康城北潮溝。齊武帝時搬遷崇虛館到“蔣陵里”(紫金山南)。蕭梁時期,由道教名人陶弘景將崇虛館搬到了天印山,《周氏冥通記》等史料中能夠找到陶弘景其弟子在方山活動的記載。

據介紹,南朝道教興盛,《建康實錄》記載,僅南朝梁代在建康周圍新建的道教場所就有永修觀、洞靈觀、玉清觀、巖棲觀等,其中玉清觀、巖棲觀都在方山。崇虛館由蔣陵里再搬到方山,或許就與這一背景有關。

王志高說,洞玄觀始建于南朝而非東吳,可以得到考古的佐證。洞玄觀遺址上,目前僅存清末、民國所建的房屋基址。2012年及2013年,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兩次對洞玄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考古所獲,未見孫吳時期的任何遺物,最早遺存為南朝時期的擋土石墻遺跡及蓮花紋瓦當。

現場還能找到南唐柱礎

那么,“崇虛館”何時改名為洞玄觀的呢?王志高也做了相關考證。他認為,“崇虛館”改名為洞玄觀很有可能是唐朝的事情。唐朝也是洞玄觀名揚海內外的時期,它被列入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杜光庭《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 第六十八福地即云:“天印山,在昇州(南京)上元縣洞玄觀,仙公行化處。”

對于洞玄觀在后來的演變,王志高也做了深入的研究。他告訴記者,南唐時期,中主李璟為其母宋太后在方山敕建寶華宮,就是在洞玄觀舊址上擴建的。宋大中祥符年間,洞玄觀改名崇真觀。元至正十二年(1352),崇真觀毀于兵火。次年,葛秀實重建殿宇,漸復舊觀。明代,洞玄觀再次重建,被《金陵玄觀志》列為“中觀”,曾獲賜《道藏》一部。明萬歷年間(1573-1620),正式恢復了洞玄觀的舊名。其后,著名學者、畫家盛時泰在此構結“香茅宇”。清代以后,洞玄觀日漸衰落,但至抗戰之前仍有完整院落,并有專人守護。

據了解,目前新洞玄觀的興建工程正在推進之中。洞玄觀遺址上目前僅存清代、民國建筑遺址,地表所遺石柱礎甚多。王志高告訴記者,這些柱礎,按其形制及大小,可分為兩類,其中一類體量較大,上無凸起的圓形鼓鏡,很有可能是南唐遺物。

編輯:陳佳

關鍵詞:千年洞玄觀 有望重建 考古發現 南唐遺存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 |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欧美中文字幕一级电影 | 日本精品区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 | 天天天天香蕉线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