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僑學界聚焦“一帶一路” 用好“以僑引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旨在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如今,“一帶一路”已進入關鍵階段,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作為連接祖籍國與所在國的橋梁和紐帶的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大,引起了僑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聚焦:僑胞成為名片
日前,第六部華僑華人藍皮書——《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6)》在京發布。該書重點關注“一帶一路”倡議下華僑華人發揮的作用以及可能面臨的難題,并探討海外華商與經濟“走出去”、部分國家華人新移民生存現狀等議題。該報告指出,華僑華人是中國與沿線國家或地區合作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推動者和參與者,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可能發揮助力作用。
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主辦的“一帶一路”軟力量建設高端論壇日前在北京召開。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胡正榮主張“一帶一路”軟力量建設應該在國家戰略中尋找定位。胡正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華僑華人是“一帶一路”軟力量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
華僑華人已然成為了“一帶一路”的名片,政策實施、大數據計算、高端論壇開展等活動不斷為“一帶一路”造勢,海外華裔青少年也積極參與其中。
2016年12月,為期10天的2016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一帶一路·壯鄉行”廣西冬令營活動在廣西大學閉營。主辦方表示,此次活動是廣西僑辦第一次與廣西大學合作,舉辦此次活動的目的是希望參加活動的營員牢記自己的根和魂,促進廣西與世界的交流合作,搭建中國與世界的友誼橋梁,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宣言的友好使者。
機遇:“一路”看齊“一帶”
從人口規模來看,海外華僑華人已逾6000萬,國內的歸僑僑眷已逾3000萬,兩者的總體規模近1億,僑情已經成為中國當代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海路方面,華人整體數量較多,經濟發展實力較強,經濟的‘活躍度’較高,并深深的融入了當地社會。”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張應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道,“從‘一帶一路’來講,就是說‘一路’要成為‘一帶’,這樣才能實現發展。陸路的主體由新華僑和少數民族的華僑兩部分構成,其中新華僑已逐步在當地站穩了腳跟。過去陸路的貿易發展相對薄弱,但自從實行‘一帶一路’的政策以來,中國與中亞地區的經貿關系得到了相當可觀的改善,華僑華人產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據數據顯示,海外華商的總體經營規模在4萬億美元左右,僑捐金額超過了900億元人民幣。華僑大學講座教授莊國土指出,對于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而言,華僑華人是最合適的合作伙伴,不僅因為他們了解所在國與中國的情況,可以有效溝通兩國的關系來共享行業信息,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自身已具備直接參與“一帶一路”的實力,他們的加入,更加有利于“一帶一路”在沿線國家的傳播及推廣。
在海外文化方面,華僑華人也不甘落后。海外華文學校共計兩萬多所,擁有數百萬的華文學生和數十萬的華文教師。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副院長張小欣認為,華僑華人成為國外民眾觀察中國的窗口,他們在“一帶一路”的軟力量建設中具有推動者、參與者的多重角色,可以作為中外溝通的橋梁和民間使者,為“一帶一路”建設落地起到增信釋疑的作用。
建設:用好“以僑引外”
“語言問題、基金短缺、文化差異等眾多因素使得華僑華人在融入當地生活時面臨很大挑戰。尤其是剛到西班牙的華人,租房都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美國華人聯合總會副會長廖中強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此外,中東地區由于難民的影響,加上動蕩的政局、頻繁交替的政權,給國內企業‘走出去’制造了難題。”
“一帶一路”的建設面臨挑戰,華僑華人更應義不容辭站好自己的“崗位”。
“‘一帶一路’是國家主導的、帶有政策性質的交流與合作,華僑華人更多的是從民間輔助的角度產生影響的。華人應‘以僑引外’,用自身僑胞的身份來吸引外資。經濟貿易、貨物流通、文化交流、人員流動等都是其表現形式。華僑華人以私人的身份帶動當地人來到中國進行交流,發揮了獨特的作用,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此外,中國政府也鼓勵通過‘民間外交’來拉動交流與合作。”張應龍表示。
“生在海外,首先要講好中國的故事,與當地政府、企業家和民眾合作共贏、共建‘一帶一路’;其次要注重自身的形象,與當地的華僑華人團結起來,為自身的權益發聲。”廖中強說到。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華僑華人自身的影響力,提高話語權。
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李斧博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海外華人在‘一帶一路’中的橋梁作用越來越大,應更多的鼓勵海外華僑華人在居住國扎根和發展,鼓勵他們在居住國積極參政,鼓勵他們為‘一帶一路’發揮更廣泛的作用。”
編輯:薛鑫
關鍵詞:僑學界 一帶一路 華僑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