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博古架上春意濃
大紅春聯添喜氣,裝點萬家門楣新。在人造光源、霓虹彩燈尚未出現時,家家戶戶張貼剪紙春聯,年味十足。而瓷器鑒賞家關海森先生為了增添家中的節日喜氣,近日精心挑選了幾件喜慶的瓷器陳設在博古架上。一對清代光緒斗彩錦雞碗格外醒目,他高興地說,自成化斗彩雞缸杯名噪一時后,后世多有仿品,而這對錦雞斗彩碗則更具特色,碗上描繪的錦雞,栩栩如生,輔以牡丹、蘭花、柱石紋,色彩柔和自然。說不定,早些年這對碗曾被用作迎接雞年的年夜飯餐具呢。
乾隆粉彩齋戒牌子
清代永瑢自制斗彩畫軸頭展開圖
歲末游子歸家,家人倚門而望,闔家團圓,共享團圓。“除夕之夜,家庭舉宴,長幼咸集,多作吉利語。”關海森收藏的一對“五子嬉戲圖”琺瑯彩瓶生動展現了和樂融融的景象。這對琺瑯彩瓶說來別有一番趣事。關海森先在香港購得一只觀音瓶,幾年后途經丹麥時又買到一只凈水瓶。這兩只瓶子皆是頸部布滿花卉,花間填描金彩,五個頑皮可愛的童子嬉戲玩耍。工藝精湛,色彩艷麗,畫工生動,瓶上留白處墨書詩文,配以料彩印章,集詩書畫印于一體。從其畫風、落款、繪畫風格可推測出,這兩只瓶出自于清晚期同一家作坊。其中觀音瓶題詞,“庭前生瑞草,書堂穩相兒”,飽含家長對小兒的期望。而整件胎質潔凈細膩、精巧輕盈,重量僅有52克,堪稱琺瑯彩瓷中薄胎之最。舊時諧音吉祥話豐富,如小兒手中之物有蓮生(笙)三吉(戟)、吉(戟)祥如意、滿滿吉慶之意。
博古架上最為有趣的是一對題有“永瑢自制”落款兒的斗彩畫軸頭。白釉軸頭上用青花添彩描繪,六位身著朝服的皇子神情喜悅,手執祥瑞器皿玩耍、嬉戲,筆法生動自然。中國傳統文化里有著“五子登科”的美好寓意,傳統小兒逗趣圖約定俗成只有五個小孩,所以原本軸頭外圍畫四個小孩,頂蓋上畫一個小孩。但因為永瑢是清乾隆皇帝的第六皇子,所以他將自己添為第六子畫于頂蓋上。其他皇子皆頭戴玉冠,身著華服,而永瑢作為最小的弟弟,身量較小,衣著簡樸,以示對兄長的謙卑與尊重。而皇家制造比普通彩瓷器內容更為豐富,六位皇子手中拿的東西寓意洪福(紅蝠)齊天、吉慶有余(魚)、平(瓶)安如意、平安富貴、平安福祿、年年有余。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通過一個斗彩畫軸頭表現得淋漓盡致。關海森特意點出這組軸頭的可貴之處——在清代官窯瓷器上,落“康熙御制”、“乾隆御制”或“嘉慶仿古”等御制款識較為常見,而書寫“永瑢自制”等皇子人名自制款的瓷器極為罕見。
清朝皇室新年不能囿于小家之樂,還要為天下百姓祭天地鬼神。乾隆粉彩齋戒牌子端莊輕巧、色彩華麗、制作精良,正是皇帝或皇后在大典或祭祀之前行齋戒時貼身佩戴之物。齋戒牌背書滿文,字體周圍鵝黃地上繪五色花卉紋,牌外廊繪桃紅色,上下各留小孔,用來貫穿絲帶。此牌包含齋和戒兩部分,齋來源于齊,需沐浴更衣、忌吃葷。戒主要是戒除淫邪,不打妄語。此件藏品提醒我們喜慶之余切忌貪杯暴食,合理節制地歡度新年。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博古架 春意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