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何要浮名”留一嘆,刺痛當下藝術界
北京畫院遴選齊白石遺作80余件套,辦展覽勾勒老人九旬人生
齊白石
齊白石擅長畫花鳥魚蟲,圖為其作品《雞冠花》。
從木匠到畫壇大師,齊白石是獨一份兒。人們印象里總戴著圓圓小眼鏡、手拄著紅漆拐杖的他,以筆下所繪小蝦、小魚兒,輕松征服世人。今起,伴隨“何要浮名——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亮相北京畫院美術館,這位60多年前北京畫院首任掌門人也得以“重回”故地。
展覽以齊白石的人生道路與藝術成長為線索,分為四個板塊:星塘白屋不出公卿;要知天道酬勤;知己有恩;寂寞之道。此次共匯聚了齊白石作品八十余件套,涉及其山水、人物、花鳥、草蟲、水族、禽鳥、蔬果、雜畫、書法、篆刻等各個品類的代表作。其中,不少作品首次走出藏品庫,彌足罕見。
“以前辦過的白石大展也不少,多偏重呈現他眾多作品里的某一類,比如蔬果、山水,這回我們另辟蹊徑,拿他篆刻的印章為索引,以畫為媒,勾連老人一生?!北本┊嬙好佬g館館長吳洪亮介紹,館內藏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齊白石作品,總量約兩千件,此次歷經一年,從中挑選出80件,就是要給京城參觀者奉上春節“大餐”。
有意思的是,四樓展廳設計得如同一間書店,門前條幅名曰“一息尚存書要讀”。“這句話語出白石老人的一方印章。在繪畫之前,他以篆刻名聞鄉里?!鄙砑纨R白石紀念館館長的吳洪亮透露,齊白石一生篆刻的印章多達數百個,尤以直抒胸臆的“閑章”為多。開篇板塊“星塘白屋不出公卿”講述的是老人早年故事——1864年元旦,齊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縣城南白石鋪的星斗塘,由于體弱多病,這位齊家長子只得拜師學起木匠手藝?!爸钡皆谝晃恢黝櫦易龉r偶然得見一部乾隆年間刻印的《芥子園畫譜》,昔日木匠才走上畫師之路。”北京畫院美術館展覽部主任薛良介紹,這部分多件作品都系首次展出。除精選多幅齊白石早年臨摹作品外,參觀者還能從作品《萬竹山居圖》中,看出老人對于家鄉景物的回憶與懷念,也可以從《上學圖》中體會到老人童年記憶的美好與祖孫情深。
為了緊扣板塊主題,展廳還特意展示了齊白石的“魯班門下”“木人”等一系列謙稱名號。“對于自己的卑微出身和木匠身份,齊白石成名后從不隱諱,恰恰相反,他一輩子不愿意與權貴走得太近?!睘楸敬握褂[提供學術支持的薛良講了這樣一則故事:面對好友為其捐縣丞,以及推薦他為慈禧太后當內廷供奉領七品官銜的好意,齊白石都婉言謝絕。
印章“要知天道酬勤”則道出了白石老人成功的秘訣——勤奮。此次展出作品《南瓜》的題跋中寫到“昨日大風,不曾作畫,今朝制此補足之,不教一日閑過也”,即能一窺其用功之深。“連耽擱一天的工夫都要想辦法補上,是勤奮也是癡情?!眳呛榱两榻B,當初在湘潭小有畫名后,齊白石并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在友人邀約下來到京師。頗出乎齊白石意料的是,自己曾經頗受人賞識的書畫,卻在京師之地無人問津。勤奮的他以“余作畫數十年,未稱己意,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君等勿憐”的決心開始“衰年變法”。歷經十年“歲歲尋常汗滿顏”的努力,終于自創一格,開創“紅花墨葉”一派。
展廳里一枚名為《寄萍堂》的印章取自湖南省湘潭市白石村齊白石故居的匾額。1906年,遠游歸家的齊白石擁有了人生中第一處屬于自己的房子,他將那里命名“寄萍堂”。即使是后來離鄉客居,他也一直沿用這個齋號,以寄寓自己濃厚的鄉土情結?!熬拖褡鳛榈谌鍓K導引的印章‘知己有恩’所言,他對于別人的提攜和幫助總是銘記于心?!毖α颊f,像陳師曾對齊白石的幫助既實在又深遠,1922年他把齊白石的作品帶到日本展覽和銷售,賣出的價格是當時國內不敢想象的,此后齊白石在北京畫壇名聲大振。齊白石也曾作詩表達對陳師曾的感念:“君無我不進,我無君則退。”
《尋舊圖》在齊白石的人物畫中,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作品。畫中背對觀者而立的老人正是齊白石自己。他在題跋中這樣說道:“戊辰秋,徐君悲鴻為舊京藝術院長,欲聘余為教授,三過借山館,余始應其請?!毖α冀忉專R白石并非不屑去中央美院擔任教職,恰恰相反,他認為自己只是民間畫工出身,擔心應付不了。
步入暮年,盡管常出現體力不支,白石老人仍會揮筆作畫,只是不再畫別的題材,只屬意牡丹花。薛良說,老人離世前完成的最后一件作品便是名作《牡丹》。終結篇“寂寞之道”語出白石老人的畫語錄“夫畫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官祿,方可從事于畫。”在薛良看來,白石老人終其一生認為藝術創作當屬“寂寞之道”,不貪慕名利,才喟嘆“何要浮名”?!八囆g家留給后世的聲望不在于當世的浮名,而在于存世的一幅幅作品,是否兌現了不斷創新和超越自我?!彼f,希望“何要浮名”也能刺痛當下藝術界。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何要浮名 藝術界 北京畫院 齊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