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解決吃水難題 發展養殖致富
龍口市政協精準幫扶促幫扶村發展
人逢喜事兒精神爽。最近一段時間,家住龍口市北馬鎮西周村的92歲老人陳秉樂感覺年輕了許多,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脫貧”的號角會在西周這個窮鄉僻壤吹響,村民不但不再為吃水發愁,而且村里正在建設帶有沼氣池的養豬場,生態循環變廢為寶。
這個連修自來水都拿不出錢來的貧困村,為何在半年的時間里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張澤東說:“是市政協的貼心幫扶,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貼心幫扶,解決村民吃水難題
西周村有農戶109戶,村民290人,因為村集體沒有固定收入,窮得“掛了號”,被龍口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市級貧困村,并于去年3月份,指定市政協辦公室與包村企業興民智通,與其結成幫扶“對子”。
龍口市政協駐村“第一書記”趙東通過走訪了解到,村里的自來水管道嚴重老化。這套用了30多年的供水系統,年年修,每年光維修費就要花掉上萬元。因為供應不足,只能限時限量,村民很苦惱。全面改造村自來水成為精準幫扶的“頭號工程”。
為了能讓村民早日享受全天候供應自來水的便利,趙東通匯報市政協后,多方協調,解決了資金的難題。市水務局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現場勘測,制定改造方案。施工過程中,村“兩委”成員每天堅持出義務工,靠在工地上鋪設主管網、建水井、裝水表。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去年下半年,西周村終于實現了正常供水,不管什么時候,村民在家擰開水籠頭,清涼的自來水就嘩嘩流出來。
對癥下藥,產業扶貧畜牧先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改變西周村的落后面貌,就得幫他們上項目,利用產業扶貧來增強‘造血’功能。”龍口市政協領導為早日實現村民致富著實動了一番腦筋。
龍口市政協領導多次組織相關部門和包幫企業到西周村調查研究,和北馬鎮黨委、政府,西周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謀思路,想辦法。大家認為,相對于其他產業,生態畜牧業具有“短、平、快”的優勢,可以做到當年投資、當年受益。加之,西周村有養豬大戶,有發展畜牧業養殖的基礎。市政協最終確定了“產業扶貧,畜牧先行”的工作思路,在西周村原有的豬場旁,建設一處帶有沼氣池的生態養豬場,飼養瘦肉型豬來增加村集體收入,沼氣還可以給豬舍供暖、供電,沼液還可以作為種植農作物的有機肥。
去年8月,養豬場在盛夏里最炎熱的時候動工了。村委主任周澤東帶領一幫人斗酷暑、戰高溫,建起7間豬舍,挖了一個140立方米的沼氣池。經過沼氣池澆筑封頂后已投入使用。“村里將這個生態養豬場出租給養豬大戶來經營,2016年就增加集體收入3萬多元。”周澤東說,有了市政協包村單位和包村企業的幫助,村民們脫貧致富有希望。
編輯:薛鑫
關鍵詞:政協 精準幫扶 幫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