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京津冀協同開展試點 養老跨地頭 補貼到床頭
近日,《京津冀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啟動。《框架協議》規定,“天津武清養老護理中心”“中標集團河北高碑店養老項目”和“河北三河燕達國際健康城”為“京津冀養老協同發展試點單位”。試點機構收住的三地戶籍老人,除可享受養老機構所在地民政部門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床位運營補貼外,還可疊加享受老人戶籍所在地民政部門提供的床位運營補貼。這些試點政策執行得如何?老人的養老需求是否得到滿足?記者進行了采訪。
住在大城市,養老到底選本地還是周邊城市?
住在本地吧,貴,同樣的價格服務可能有限,住在周邊吧,好是好,會不會離家太遠,子女看望、看病報銷很不方便?
這些問題,北京的老人們都在心里掂量過。
搬到武清住,孩子開車來只要半小時
“看了很多養老院,就這里像個家。”在北京的幾家養老院試住后,來自北京的陶老太太最終選擇了河北燕郊的燕達養護中心,目前已入住3年。“我自己想來養老院,這里和其他酒店式養老院不同,更像家,我住得更舒心。”78歲的陶老太太說。
子女在北京,養老在燕郊,方便嗎?
燕達國際健康城距北京天安門30公里,交通方便快捷,主要由河北燕達醫院、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醫學研究院、醫學院、醫護培訓學院、國際會議中心六大重要板塊組成。將父母送到這里養老,家庭所花費的時間成本有了明顯下降。記者詢問了多名京籍老人,半數以上老人表示就是看上了這里便捷的交通。
燕達養護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養護中心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在住老人1500余人,其中98%為北京老人,承擔并緩解了北京的養老壓力。
合理的照護安排是老人選擇這里的另一個重要理由。“中心全程接收自理、半自理、非自理賓客,并提供舒緩照護服務。”工作人員介紹說。
而天津市的武清養老護理中心,距離北京五環化工橋38公里。武清養老中心是民政部養老示范基地,2016年被確定為接納北京老人來津養老的試點機構。目前,已收住北京老人90余位。據武清養老中心負責人介紹,目前中心有500張床位,分為自理區(健康區)和非自理區(包含半自理區),現在自理區的房間已住滿。
“我原來住北京的養老院,孩子開車來要兩個多小時,現在從通州過來只要半個小時。”在臺球室打球的王爺爺說,2016年6月和老伴兒一起都搬到天津來了。“北京養老院我住的是筒子樓,面積小,費用高。現在是兩居室90多平方米,還便宜。我們老兩口每月一共4000塊錢,包含所有的吃飯、取暖、水電、健康護理費”。
看病成難題,異地就醫還得跑腿報銷
去年4月,陶老太太摔了一跤,但沒當回事,隔了兩個月,感覺經常犯困。CT檢查顯示大腦出血嚴重,醫生建議立即手術。“一天做CT,一天做全面檢查,第三天就做了手術。”陶老太太說:“還好醫院離得近。”
“很多北京老人選擇燕達最重要的原因是養護中心緊鄰燕達國際醫院。它是三級綜合醫院,已經和北京朝陽醫院等多所北京醫療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養護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崔凱說,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下,與北京優質的醫療資源對接,開展多層次合作,為養護中心等提供醫療保障。
“養護中心設置專門的醫療力量對老人的慢性病、常見病等進行診治,定期安排全身性體檢。醫院與養護中心之間只隔了一座寬約60米的公園,醫護人員24小時值班,可在第一時間將老人的重大、突發性疾病對接醫院,實現‘中心養老,院內看病’。”燕達養護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但對異地養老的老人,醫療費用不能實時結算、必須回原籍報銷,成為一大問題。“2015年年終我去醫院看病,直到前不久單位才報銷完。”劉奶奶拿著一摞單子給記者看:“這不,2016年的又這么多了。”對此,崔凱也很著急:“作為試點單位,醫保結算的前期準備都已完成,希望政策盡快落地。”
在武清養老的老人也有這個煩惱。“現在的問題就是醫保在異地不能報銷,”在活動室打球的劉阿姨說,“在天津看病,要先選擇定點醫院,必須是急診的才能報銷。有的病轉了急診,還得回單位才能報。有的單位給報,我們原來的單位就不給報”。
“我們單位倒是給報,但不太方便,”旁邊的王爺爺接著說,“醫保卡在天津不能用,每次買藥看病先自己墊付,每年一兩次到固定時間單位才給報。因為報銷不方便,很多人都坐班車往返北京買藥,看病。”
享受兩地政府補貼,人才缺口仍是瓶頸
根據協議,試點機構收住京津冀三地戶籍的老年人,除享受養老機構所在地民政部門的床位運營補貼,還享受老人戶籍所在地發的床位運營補貼。其中,京籍老年人按身體狀況等條件,以每床每月300元至500元標準補貼收住機構。如果京籍老人選擇到試點機構養老,這部分補貼就直接撥付到試點機構,與當地床位補貼疊加使用。
崔凱說:“河北、北京兩地政府都給我們補貼,這讓我們信心很足。但在人才培養上,希望能夠著眼目前缺口大的實際,完善專業護理人員的職業培訓。”
天津對養老機構的補貼分為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其中運營補貼又分為:自理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每年每張床位補貼1050元,不能自理和半自理2250元。補貼采取“補床頭”方式,對入住老年人沒有戶籍限制。
比如北京戶籍老人入住后,武清養老中心每月可享受北京和天津兩地的雙份政策補貼,以降低養老機構的運營成本和服務價格,達到老人入住費用降低,機構積極接收異地老人的目的。目前政策是先服務后補貼,一年發一次,明年年初發今年的補貼。
崔凱說,現在入住老人不多,可基礎設施建設和工作人員的前期投入卻很大。一個老人,就得有相應的醫生、護士等多名工作人員為其服務。這是制約協同養老快速發展的一個瓶頸。高品質的養老服務對場地基建、人員素質、配套設施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普通民營資本對這種前期投入多、回報周期長的產業會充滿顧慮。
“看護人才的缺口也是養老事業發展的一個障礙,燕達養護中心二期建設計劃要設置8000個床位,日常看護、專業護理和相應的值班人員等專業員工的缺口還很大,沒有系統培訓和實踐鍛煉很難適應崗位需求。”崔凱說,護理人員的社會認同度不高,年輕人很難將其作為職業追求。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養老 補貼 老人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