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歷史形成的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結構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河北大氣污染嚴重的根本原因。為了治理大氣污染,從2013年起,河北大力實施“6643”工程,即到2017年削減6000萬噸鋼鐵、6100萬噸水泥、4000萬噸標煤、3600萬重量箱玻璃產能。今年,“6643”工程進入“收官”之年。
“特別是在化解過剩產能、新舊動能轉換、大氣污染治理、精準扶貧脫貧和社會安全穩定等關鍵領域,任務艱巨。”1月7日,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在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式上,向委員直述全省面臨的問題。在分組討論時許多委員將目光聚焦在“轉型升級”上。
壓鋼、減煤、縮玻璃,河北曾經的支柱產業在新形勢下必須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發展什么,各地面臨的情況不一樣,全省整體轉型更需要時間。”長期在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的胡英杰委員說,從2008年開始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發展方向轉移到大數據、節能環保、新能源和生物工程四大新興產業上,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直到“十二五”末才基本完成調整。
“我們一個開發區用了五六年時間才調整好產業機構,全省調整起來實屬不易。”胡英杰對產業轉型升級有著切身感受。調整關鍵是謀劃在先,看準了就下定決心去干。“這幾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我們開發區受沖擊較小。”胡英杰說這跟完成產業結構調整有很大關系。
鋼鐵產業是河北傳統優勢產業,除了淘汰落后產能,高金浩委員建議,通過大力發展鋼結構橋梁、高架高速公路、城市高架快速路等,促進河北鋼鐵產業升級,同時也是為河北鋼鐵產業找出路,而對于解決交通擁堵問題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并且鋼結構相比水泥鋼筋結構使用年限長,易回收,具有諸多優勢。
去年入冬以來,華北地區霧霾頻發,“對于環境治理問題,企業升級轉型是根治手段之一。”楊龍飛委員的觀點得到很多委員認同。“減少工業廢料排放,用清潔能源取代高污染能源,調動企業治污積極性。”何潤生委員對企業怎么做更是給出了具體意見。
轉型升級對企業來說可能會傷筋動骨,但作為企業負責人王利軍委員表示,國家和省在化解過剩產能、大氣環境治理方面下了很大力氣,具體到企業應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同時建議給企業設置緩沖時間,確保職工得到妥善安置,盡到企業社會責任。
祁澤民委員是一家國有煤炭企業負責人,“我們2017年化解過剩產能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但面對企業改革的“硬骨頭”,祁澤民說,要改進企業內部管理,大力促進企業“強基固本、轉型升級”。